孙逊,1980年出生在中国辽宁的阜新。现生活工作于杭州。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创立丌格动画工作室。2007年他参加了一系列展览:包括25届都灵电影节、汉诺威国际青年电影节、23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巴黎斯普利特短片节等国际影展;也包括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北京阿拉里奥、上海香格纳画廊等地的展览,2008年还参加了在洛杉矶翰墨美术馆举办的展览。
⊙本报记者 邱家和
香格纳画廊近日在位于M50的H空间举办了孙逊的个展《他的世界》。展览呈现了孙逊大学迄今10部动画作品以及相关手稿、装置。这是他所有作品的检阅。观众在他的各种样式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历史”的主题与作品的绘画性。这里,记者用三篇不同主题的文本,为观众提供一个进入孙逊的世界的入口。
孙逊学艺的三部曲
2005年刚毕业的孙逊,学艺求艺的过程很简单,用他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先喜欢绘画,考美院;又喜欢电影,现在最迷动画”。正好是一个线性的三部曲,一切显得非常合乎逻辑。其实,孙逊的三部曲并不那么简单:当年他想进美院,但却从东北的辽宁一下子考到了杭州的中国美院附中,据说是因为这里不需要考数学;从附中进美院,他又选择了版画系,据说是因为版画系开明,不管学生的个人爱好是什么;他一开始做作品就做动画,据说是因为他没钱,他的创作方案只有动画才能实现。这里又充满了阴差阳错,偶然的必然。
“我在附中的老师,就是学版画的。”孙逊说,版画有一点是与动画相通的:预见性,在创作时,都是在做第一步的时候就要想好第三步。版画是如此,动画也是如此。孙逊的绘画语言,试图打破动画片里常见的工业化流水线的操作,在动画里追求绘画性,同时又带着鲜明的版画风味。
对历史的兴趣来自童年
孙逊说,他创作了10部动画作品,而所有的作品都在做一个作品。他强调,重要的是一个艺术体系而非一个作品,每一个作品只是其外在的艺术形式。这个体系说起来特别复杂,许多事情交织在一起。其实,他所说的是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个世界。有人说他的作品表现历史,而他却说》“历史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系统的纪录。‘历史’这个词怎么理解?需要仔细地探讨究竟什么是历史,是纪录?一旦丧失了权威的色彩,我们和历史就彼此有了亲和力,可以和历史交流、交谈、交往,可以一叶知秋,推测过去,了解未来。”
孙逊透露,他对历史的兴趣是从童年有记忆后就有了,而他从小远离故乡的求学求艺经历强化了这种兴趣。他说,他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南北差异。在童年的记忆里,还用过豆腐票,见过大标语,听过大喇叭。改革开放在南北带来的落差很大,仿佛是不同的社会。这使他看到历史的许多破绽,系统的诸多漏洞。在他的动画世界里,他抓住那些破绽和漏洞不断地追问。他说:“问题本身是没有终点的,可以无限地追问下去。艺术的表达也是如此,不是一个作品能表达的。艺术家应该把某些东西升华,倾注某些思考:艺术要表达的某种终极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