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让孙逊梦想成真
问:是什么偶然和必然的因素让你迷上了动画?
答:偶然的因素是大学的时候(2002年)参加在比翼的叫做“少数服从多数”的展览,策划人是陈晓云,交了很多方案,讨论到最后,可能实现的方案也只有动画的那个方案,也就是后来的《创世纪》。
必然的因素是我对绘画的情结很深,同时又挺着迷影象这种方式。
其实在第一部动画之前我拍过一部短片,是在刚进版画系的时候,剧本是在附中4年级时写的。记得当时还是系里给了500块钱,条件是片子要代表版画系作为美院元旦联欢会上的节目。机器是借的,而且是模拟机,剪辑是跟着一个同学跑到嘉兴去弄的,原因是我那同学的老爸是嘉兴电视台的。他爸介绍一个朋友帮我们剪的。整个过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难,关键是没钱。
问:为什么在创作《创世纪》后一直做动画?
答:做一件作品其实必然要面对几个因素,最主要的一样是钱,还有一样是精力和时间。我没钱,但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从实现梦想的最低要求来讲,动画花钱少,只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够了,所以我尝试了动画这个手段后觉得很好,起码做作品变得特别现实,特别适合我当时的状况。后来就钻进去了,直到现在。
问:为什么你觉得任何东西都有成为动画的可能?
答:我的确认为任何东西都能成为动画,原因是我觉得动画本身并不重要。如果真把动画当动画去做,那会特没劲的。所有的事情其实道理都是通的:我们做的任何事情,“事情这个形式”的背后都有“阴谋”,也就是另外的目的或者说是追求。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当然任何东西都有成为动画的可能,因为“动画”本身已经很模糊了。
做好动画必须理解绘画
问:你的《21克》中所有的镜头都有一张色粉的素描作为原稿,这是为什么?
答:你所说的素描其实是分镜头。这么做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跟动画创作的团队操作有关系:《21克》是团队作战,但并不是团队中的所有的人都擅长这种素描。动画这种工作其实很耗精力和时间的,分镜头由原画部负责,动画部则接下去做动画效果:当分镜头从原画部出来之后,动画部的成员只需要考虑动作和镜头的运用和美感就可以了,不需要在镜头的画面气质和光线效果上耗费精力了。这样就能更好的把握工作的质量。
问:这样做是不是因为你要突出你的动画图像语言与素描的关系?
答:对。绘画的语言和动画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吧,我认为如果想要做好动画必须要建立在对绘画的理解之上,所以这也是我们先确定分镜素描的另外一个原因。只有你真的理解画面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去把握动画本身,否则会被动画的外在手段欺骗,那么,就真的会变成为了做动画而做动画了,会丧失真正的目的。重要的不是在迷雾中不停的走,貌似勤奋的寻找,而应该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去辨析方向,哪怕偶尔停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花近4年的时间去完成一部30分钟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