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1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1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艺术品展示改变了人们的期待——瑞士藏家、荣格集团董事长荣格专访
    物以稀为贵:专家教我们认识“彩幢”
    书画借“题跋”造假法之
    “真题跋”成品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品展示改变了人们的期待——瑞士藏家、荣格集团董事长荣格专访
    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报记者与荣格先生合影
      荣格公司办公空间悬挂的艺术品

      荣格先生从来不在拍卖会上买东西。他的藏品通常是5万美元买进,20年后价值连城。他透露,“最好、最有意思的作品,是画廊特意留给你的。”显然,“荣格收藏”在艺术家和画廊圈树立了品牌形象。而这一切,不仅源自荣格收藏久远的历史,也来自荣格先生成熟的收藏理念。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前不久刚刚举行过175周年庆典的瑞士最大媒体集团荣格集团,也是举世少有的艺术品收藏者,拥有近2000件艺术品。巧的是,在中国艺术圈老少皆知的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就是其副董事长。不过,与希克的收藏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不同,荣格集团收藏的大多是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前不久趁着荣格集团董事会主席迈克尔·荣格先生在上海访问之际,记者就荣格集团的艺术品收藏对其作了专访。

      个人收藏有近40年历史

      荣格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与妻子一起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收藏艺术品,而且都是当代艺术作品。前几周他还刚刚买了一些新的作品。他的藏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录像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不过荣格坦承,其中影像作品较少,因为他较少有耐心看完那些作品。

      他还透露,他主要关注的是一些有天赋、有才气的艺术家的作品。在他的收藏中,有的艺术家的作品多达三四十件。进入他的收藏目录的艺术家的名字有长长一串。去年5月,在瑞士的卢琛美术馆曾举办过名为“爆破寓言”的藏品展,展出了80位艺术家的150件作品,其中包括德国摄影师安杰拉、美国艺术家辛迪·舍曼以及瑞士的艺术家、公司商业报告的设计者的作品。

      90年代开始为公司做收藏

      有意思的是,荣格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公司做收藏,把艺术品呈现在公司的办公空间里。他告诉记者,为此他还专门找了一个艺术专家,担任荣格收藏的主持,帮助他选择藏品。她就是著名的瑞士女策展人,现任苏黎世美术馆的馆长Beatrix Ruf女士。

      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了自己的个人收藏。有时候碰到好的艺术品,而公司的收藏预算又不够时,他就会自己出钱购买艺术品。此外,他还保持了过去的作风,付款及时。因此他很容易从艺术家和画廊手里得到好的艺术品。

      他认为,作为个人的收藏,买家与艺术家的关系很重要。好在他有艺术专家的帮助,作品买得早,价格没有问题。不像有的人在拍卖会上出500万美元买一件艺术品,两年后只值一半。他通常是5万美元买进,20年后价值连城。他透露,他从来不在拍卖会上买东西,“最好、最有意思的作品,是画廊特意留给你的。”他说:“艺术家都希望作品在真正想收藏的藏家手里,而不是落到马上转手卖到市场的人手里。”

      艺术收藏与个人情感经历有关

      说到荣格收藏,荣格先生就很兴奋。因为收藏开始得早,他至今拥有俄国、德国上世纪初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特别的时期如俄国革命后的艺术作品。他表示,在数十年的收藏过程中,藏品收得越多就对艺术越感兴趣,对艺术家也越来越感兴趣。

      “那些藏品往往与我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是我个人喜欢的。”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很难解释为什么喜欢一件藏品。对藏家来说,重要的是靠心来买,而不是靠头脑来买。”买艺术作品倾注了他自己很多的情感,以至于他强调,荣格集团的经营决策也是如此,倾注了他的个人情感。“比如在中国投资就是这样,因为我喜欢中国,而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有钱可赚。”在生意中他越来越相信情感。

      艺术改变了人们的期待

      荣格说:“在一般的公司的大堂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棵树或者一张桌子,而在荣格公司,你看到的就是艺术品。”不仅如此,自1997年以来,荣格集团挑选艺术家合作准备他们的商业报告,让他们每年为公司创造一个特别图像并公之于众,让大众观看并谈论。

      “艺术改变了人们对公司的期待,不论是对于公司外部的人,还是对于公司内部的人。”荣格先生强调:“通过这些艺术品,荣格公司并不想告诉人们什么,因为人们与艺术品的关系只是一种私人的关系:对一件艺术品而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是私人的选择。荣格公司在公司的办公空间呈现这些艺术品,就是鼓励员工和客户,培养和发展与艺术品的这种私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