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1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1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东京艺术博览会:
    规模不大 突出本土
    臂搁的“钱途”
    瑰宝云集 精品荟萃 第二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即将召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臂搁的“钱途”
    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梦达
      ⊙林梦达

      

      在一次工艺美术高级研讨班的学习中,有学员讲起臂搁。作为文房用具的一个小品,如今了解臂搁雅趣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喜爱挥毫自娱的人,现在还在使用臂搁的也寥寥无几。而这个已经退出现代生活的小玩意儿,在古代工艺品拍卖市场上吸引了越来越多藏家的视线。特别是最近三四年,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得到认可,成交价翻了几番。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是以书房为中心展开的,其中各种陈设称之为“文房清供”。在文人眼中,“文房清供”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赏玩对象,古代专门著有书籍,自成一个体系。臂搁,其物古雅,身份是写字工具,算是中国“文房清供”的特产。在书写时枕于臂下,不惹字墨,同时防臂上汗水渗纸,有时还可当文镇压纸,十分好用,因此成为文人的必备之物,犹如美人之镜,须臾不能离身。

      常置案头的臂搁身兼饰物之能,不仅讲究材质,雕镂工艺也求精湛。单从数量上看,竹制臂搁最多。竹制臂搁成品虽然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十分可爱。制作竹制臂搁的传统手法有透雕、浮雕、圆雕,对刻制者绘画、书法功底和刀功的要求都很高。如今到浙江省博物馆,可以欣赏到雕刻精致的竹制臂搁。上海博物馆馆藏的80余件文房珍品中,除了笔墨纸砚外,也包括臂搁。

      在古代工艺品艺术市场拍卖的臂搁,也以竹制为主,估价通常在几万元,而成交价常略高于估价。假如是明中期至清中期的真品,雕刻精湛,又出自名家之手,则成交价格很可能超出估价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推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其中范遥青刻虫王对垒图臂搁,成交价为6.6万元;另一件竹林雉鸡图臂搁,估价为1.2万至2.5万元,成交价达到15.4万元。2004年,北京翰海曾拍卖一件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当时的估价在1.2万至1.6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8.6万元。2007年,北京诚轩推出的一件清早期竹雕松荫高士图臂搁,成交价突破30万元大关。再看最近两年的行情,明代大家的作品,比如张希黄,价位至少在100万元以上;清中期的一般作品,估价往往十几万元,精品估价通常要几十万元;市场上一些民国时期的臂搁,只要一两万元便可购得。

      除了最常见的竹子,臂搁的材质还有木、玉、象牙、瓷、铜。一般而言,玉制臂搁本身的材料珍贵,传世的数量极少。其实在拍卖市场上,玉器只要是用料上乘,做工尚可,已经很受欢迎,何况是难得一见的臂搁。香港佳士得2007年曾拍出一件清白玉“翠竹长龙孙”臂搁,成交价为32.6万元。以瓷烧制的臂搁,出现于清康熙之后。在拍卖市场,通常按照瓷品好坏来认定价值。2002年北京翰海的秋拍中,清乾隆御制粉青釉竹节臂搁的成交价达到了71.5万元。据说象牙臂搁是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才开始流行起来,而且大多是皇宫御用品。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末牙雕《岁寒三友》臂搁,成交价达到了44.52万元。此外,根据目前的拍卖记录,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的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以165万元成交,是目前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臂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