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D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今日起证券经纪人须持证上岗
    M1、M2增速回升 未来或重点关注信贷质量
    从事单一证券经纪业务
    仅需通过专项考试
    一季度增加77亿美元 外储增速继续放缓
    央行:保证货币信贷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须向交易所报备(上接封一)
    创业板市场建设应紧扣五个立足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M1、M2增速回升 未来或重点关注信贷质量
    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燕 李丹丹
      央行11日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一直持续,不会改变。

      ⊙本报记者 苗燕 李丹丹

      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反弹

      数据显示,3月份M2增幅远高于年初设定的2009年17%的增长目标,而M1增幅也大幅回升至去年5月份的水平,较今年1月份的最低值6.68%上升了10.36个百分点。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M1增幅的大幅回升,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反弹,说明信贷已经越来越多地向实体经济中转移。3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升。

      此外,M1、M2之间的剪刀差较上月继续收窄,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也表明存款定期化倾向依然明显。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M1虽然在高速增长,但目前M1与M2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这说明投资相对于过去仍然偏冷。

      一季度以来,由于信贷猛增,银行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为此,央行也加大了现金回笼力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净回笼现金473亿元,同比多回笼785亿元,而去年同期,央行净投放现金312亿元。这使得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货币调控正趋向“松中有紧”,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判断出现了变化。“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难以取舍,充裕的资金面或使得央行近期暂缓出台更加宽松的政策。”一位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不少人对于3月份的货币信贷数字觉得震惊,但其实这个数字不仅不可怕,而且还是很必要的。他认为,现在的数据有企稳回暖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很明显的重新增长的态势,货币乘数和货币效率降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信贷投放还应继续。他认为,目前也不宜改变现有政策,过早开始紧缩。

      

      存贷比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除了惊人的贷款增长,3月份的存款增速也令人瞠目。这也使得存贷比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限制,目前的存贷比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突破50万亿元,达到5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3%。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45万亿元,同比多增1.38万亿元。当月,居民户存款增加5378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93万亿元。截至3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存贷比约为66.9%,为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值。但距75%的红线,还有较大空间。

      不过,对于3月份大幅增长的贷款,杨再平也强调,监管部门一定要把握风险底线。银行要在风险控制和发放贷款之间寻找平衡,支持有效贷款需求。“信贷资金不能太廉价,逆周期的信贷增长并非是指容易得到信贷。”

      

      关注重点可能转向信贷质量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3月份贷款的大幅增长,一定要注意贷款是进入实体经济还是股市。

      记者从部分商业银行了解到,信贷猛增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此前,据记者了解,3月份前20天的新增情况与2月份基本持平,也正是这一现象,使得大部分分析人士对3月整体信贷增长的预测“基本落空”。对于3月份的信贷增速,不少人都是猜中了开头,却没能猜中结尾。

      一位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前期储备的项目已经基本瓜分完毕,3月份以来,银行需要寻找新的项目,并重新经历申请、审批、放款的程序,因此,在时效上,放款的时间会自然后延。一家国有银行的基层支行在3月份的前20天未放出一笔贷款,其手中的合同,全部是在3月下旬发放出去的。其中,仍然有不少是属于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醒说,随着银行保留利润压力减小,同时信贷不断向边际项目扩张、信用风险上升,加上高信贷可能诱发监管部门对未来坏账率上升的担忧,可能促使监管机构和银行将关注重点转向信贷质量。所有这些,都可能使信贷未来面临突然失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