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沪铜多空激战 天量成交刷新纪录
    经济走势回暖 沪铜攻破4万大关
    汽车业兴衰
    成胶市“晴雨表”
    上海期金小幅上扬
    减仓上行 铜价静待消费指引
    两大利空连袭 豆粕上涨遇阻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减仓上行 铜价静待消费指引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殷静波
      ⊙特约撰稿 殷静波

      

      近期,国内外铜价独树一帜,将季节性的震荡上扬行情演得如火如荼,伦铜在空头止损盘推动下一举突破4500美元大关,从年初的3000美元左右算起,反弹幅度达到50%,价格点位上看市场进入一个比较敏感的区域;沪铜同样呈现减仓上行的态势,预示着本轮“多逼空”的行情可能暂时告一段落。G20峰会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3月份中国新增贷款高达1.89万亿元,以及中国3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再创月度纪录新高等利好因素也已相继出尽,脱离基本面的铜价面临着回调的风险。

      自2008年11月以来,我国人民币贷款接连增加,2009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共增4.58万亿元,如果按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2009年新增贷款计划为“5万亿元以上”来测算,第一季度就已超过全年计划的90%以上,预计后期货币投放增速会有所下降,由流动性引发的需求因素将减弱,市场有形的手——宏观调控,随时可能出现。

      中国铜市的跨市场套利交易,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现在已经形成庞大的专业套利群体,成为独立于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之外另一支较大规模的交易力量。2009年以来国内外铜价存在的巨大价差空间,引发大量投机资金介入获取无风险套利利润,这是推动铜价尤其是伦铜走强的直接诱因,也是导致中国进口大增重要原因之一,而不是真实消费情况的所有反应,另外加上国内大量的隐性库存,都将成为未来压垮现货价格的“定时炸弹”。

      美国公布的失业人数情况仍在恶化,尽管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出台,但公布数据显示首次失业人数、持续失业人数屡创新高。中国国内的消费也未完全转好,只是原来使用废铜的企业都转用精铜,使得精铜消费呈现旺盛势头,随着精铜和废铜的价差拉大,精铜的用量会减少。根据英国商品研究局(CRU)的数据,2009年全球铜需求将减少13.5%,其中中国需求仅增加1.1%,在中国完成库存重建后,铜价将大幅下滑。里昂证券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继连续两个月回升之后出现小幅下降,3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减少0.71%,且3月份各旬间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速在逐旬下降,都预示着经济的回升势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大户持仓报告显示,随着期价进一步冲高,空头不断增持并且持仓坚决,目前空头占据一定优势,这使得后市铜价上行面临一定的压力。

      总之,在下游消费没有全面有效启动的情况下,铜市过剩局面将继续维持,由投机需求推动的铜价近期技术性回调的概率很大,当中国铜消费旺季结束导致精炼铜进口减少时,现货市场的压力就转化成期价下行的动能,流动性带来的助涨助跌可能反过来加大未来铜价的下跌幅度。

      (作者为东航期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