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2009 4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怎么看国库资金结余与财政收支赤字
    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的变化
    “轻资产”不轻 “重资产”不重
    有漏洞,政策就会变味
    觊觎中国土壤修复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漏洞,政策就会变味
    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皮海洲
      ⊙皮海洲

      

      财政部4月10日发出《关于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降薪令”),用以规范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问题,这是今年2月初财政部就高管限薪问题发布征求意见稿后,针对高管薪酬问题发布的首份正式文件。

      推出“降薪令”,实在是顺应民意之举。毕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高管们的高薪不合时宜,非常有必要加以限制。

      不过,由于“降薪令”只是一项临时性措施,加上推出又略显匆忙,真正实施起来,怕并不那么简单,还是有些实际困难的。

      首先,由于这次财政部出台的只是“降薪令”,而不是“限薪令”,以致少数高管薪酬虽然明显突破了征求意见稿中年薪280万元的上限,但“降薪令”对此却奈何不得。有些高管高达400万元、500万元的年薪,按照“降薪令”的规定,只要降低10%就可以了。而这样的薪酬显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其次,与业绩挂钩应该是薪酬体系改革的大方向,要求那些业绩增长的金融机构的高管们降薪又显得不太合理,特别是当这些高管们的薪酬并没有突破280万年薪上限的情况下。

      正由于“降薪令”没有严格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以至于高管薪酬的确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限薪令”规定,对于2008年经营业绩降幅较大的,高管人员薪酬降幅还应增加。对于2007年度高管人员薪酬明显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应主动加大调整力度,逐步缩小与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但怎样的降幅属于“业绩降幅较大”呢?2007年薪酬标准明显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要加大调整力度,这又如何调动金融机构高管乃至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效益提高?

      这些细节若把握不当,怕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能让这个“降薪令”在执行过程中大大变味。

      比如,对于“2008年经营业绩降幅较大的,高管人员薪酬降幅还应增加”的规定,根据“降薪令”精神,应该是在两个9折后再增加降幅。但由于没有具体规定再增加多少降幅,因此,在执行中,有关单位完全可以取较小的数据。以中国太保为例,该公司2008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0.6%,显然属于业绩降幅较大的范畴。但该公司高管2008年的年薪共计3107.6万元,仅比2007年的年薪3945.18万元下降21.23%。倒是该公司董事长高国富身先士卒,2008年度薪酬较2007下降了近四成。

      又如,按“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按不高于2007年度薪酬的90%确定”的规定,高管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职务消费的增加来弥补。特别是有的金融机构,对职工实行高薪酬,如有的银行职工年薪高达45万元,在这样的机构里如果对高管降薪,公司高管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职务消费来把降低的薪酬补回来。

      显然,对于高管薪酬单纯用“降”的办法是很难操作的。高管薪酬,该降的要降,但该升的也要升,关键在于升与降之间,如何求得薪酬体系的合理、公正。比如,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与本单位员工收入挂钩,与国情挂钩(即考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收入情况)。此外,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还应与公司的分红挂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一个合理、合情、合度的薪酬考核体系。也许,这正是财政部与有关部门下一步所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