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9 4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银行出手 中长债一级市场率先复苏
    下半月地方债发行计划排定
    英镑对美元将突破盘局
    想到的和没想到的
    今年重在赚取持有期收益
    地方债发行利率再创新高
    今日发行750亿元央行票据
    债券市场面临难得发展良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想到的和没想到的
    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琢磨
      ⊙琢磨

      

      近期,债市持续下跌。下跌原因有宏观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有: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宏观经济预期好转,信贷数据连续超常规增长,长期通胀预期增强。从去年12月信贷数据出台开始,股市走强,债市大幅下跌,债市开始了漫漫跌途。

      市场因素有:股市持续走强,债券、货币基金大规模赎回,IPO重启预期又起等。股市持续走强,是债市不断走弱的另一重要因素,投资者资产配置偏好从固定收益类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趋势很明显;与之相伴随,债券基金遭到持续不断的赎回,多数债券基金与去年年底相比,规模下降了50%左右,股票基金债券组合中,只要没有契约限制的,基本都清空了。与去年在债市一度与银行、保险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辉煌相比,今年的基金更多的是痛苦的“瘦身”运动,主动将主动权再次交还给市场,即使对长期债保持话语权的保险也集体失语。

      IPO重启的预期,令众多集中于短债市场规避风险的资金无处藏身。为避免2005年-2006年IPO重启时的惨剧再次发生,货币基金提前减持债券或缩短久期。放大套利的投资者害怕IPO后资金成本上升造成成本收益倒挂和资金链断裂,开始解杠杆,作为利率风险的避风港的短期债也开始下跌。

      中票和短融一级市场发行利率限制,对信用债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短融和中票的专有投资者市场参与热情下降,心态开始逆转,倒逼二级市场走弱,并影响到了其他信用债。

      国开行债新、老划断方式不清,新债发行定价给予的风险权重溢价将国开债整体定价拉高。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也许我们没想到,也许我们想到了,但市场的反应我们没想到。总之,一季度债市的形势变化和投资策略,值得我们去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