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大全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1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让三国文化
    参与当代文化重建
    《大三国志展》实现了文物展的突破
    日本文物展已经进入“命题展”时代
    传承民族文化也要研究文化载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传承民族文化也要研究文化载体
    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杨阳与夏征农基金会理事长夏晓梅
    银缕玉衣

      ——访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夏潮声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大三国志展》国内巡回展的首站上海展已经开幕,主办方之一的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夏潮声指出,上海站的特色是在第二展厅用了上海美术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三国演义》一套60张连环画作品,展厅里还综合了上海人美社以及一些艺术家提供的有关三国题材的美术作品。为什么要这么做,记者对他作了专访。

      

      三国文化蕴含核心的价值观

      据夏潮声介绍,基金会是去年3月用夏征农捐献的毕生积蓄组建的。基金会关注的重点有两个:民族文化和青少年教育。这次展览则是由基金会操办的第一个大型活动。他说,他曾长期在日本呆过,也和日本黄山美术社的夏怡诺一起参加三国展的策划。日本人对三国的热情与中国人不同。对他们来说又是熟悉,又是遥远。展览把三国时期的文物带去了,在日本比较容易成功,大家就是需要。回到国内,就有人问为什么炒三国。

      对此,他表示,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因为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核心的价值观,比如忠义、大一统、英雄主义等。其中的忠义可分小忠义,那是对人要讲信义;而大忠义,则是对党和国家、人民的忠诚。这些就是在今天也是有必要提倡的。

      日本人擅长经营文化载体

      他指出,在日本,一开始就把《大三国志展》定义为商业展览,作为高端的文物展,使用多媒体声光电,包含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擅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重新包装文物。而说到三国,许多年青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国题材的电脑游戏与动漫。这也是日本人的长处,他们擅长使用与时俱进的载体。而在上海,展览的形式还在探索,没有脱出传统的模式,还是作为公益性的展览,没有做大的商业投入。据他介绍,在展厅外,主办方还请了被誉为世界三国研究第一人的四川省社科院学者沈伯钧,在上海举办两次讲座;还将在互联网上发起全球性的以三国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征文比赛,意在扩大展览的影响。

      他还表示,这些展品长期在国外巡展,文物在展览前都需要各博物馆专家作专门的维护,费用很高。但中日之间的展览运营模式不同,日本是把投资收回来了,还把三国文化的载体更新了,而在上海,则只能是公益性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脱出文物展。他还坦承,一方面想把这个大型展览引到上海,但又不想把日本的动漫、游戏引入,因为他是从小看着上海人美的连环画长大的。他说,现在提起“三国文化”,海外的朋友大多会首先想到日本,因为他们的卡通、游戏占领了市场。当然,在今天连环画是否在国内的观众中还会有市场?这是一个问号。

      

      未来将重点研究文化载体

      他说,他确实在尝试引入日本办展的模式,但首先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他认为日本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外来文化,因此他们更专注于研究文化载体。比如他们每年搞一个活动,一年用一个汉字来概括,去年是“变”。日本人重视载体而不重视内容。因此如果只用纯粹的中国文化,他们就不能接受,一定要借用他的载体。而我们的文化是“大概念”,允许各种文化进来,在文化融合中形成悠久的传统,但对载体却不重视。因此,他强调:“以后我要对文化载体作重点研究。”

      他表示,未来基金会的重点是文化传承与载体。现在正在寻找合适的模式。类似《大三国志展》的文物展览会经常办,借此来推动民族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