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三国专家沈伯俊是应邀参加这次《大三国志展》回国汇报展在上海举办的讲座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分析了日本人的三国情结与中国三国文化的相通之处,对易中天品三国及其掀起的“三国热”背后的文化倾向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还指出,三国文化的当代性是展览成功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的三国情结
去年9月,日本三国志学会举办学术讨论会,沈伯俊作为学会的海外理事应邀参加,在神户看到这个《大三国志展》,觉得这个展览以三国历史为线索,以三国演义为内容,人物也日本化,是广义的三国文化。当时观众踊跃的景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记得在关西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展厅在美术馆的二、三层,底层则主要出售三国纪念品与相关图书,当时的可谓人流如织,每人都多少会买些纪念品与图书。
他认为,三国文化在日本人心目中也是最熟悉的,他们曾经评选过20个最熟悉的历史人物,结果三国人物占了1/3。他还指出,中日之间真正发生国家级的联系,就是从三国的曹丕开始。日本人对三国故事长期有崇敬心理,特别推崇智慧与忠义。日本的武士道就是忠义思想的一种极端的表现。日本有一个出版社评选过人们最喜爱的10位三国人物,依次为诸葛亮、赵云、刘备、曹操、关羽、周瑜、张飞、马超、黄盖、庞统。入选的人及其排序,与中国很相似。主办方还组织获奖者参加三国之旅,第一名是位高中女生,她的获奖感言是:三国志是人生的启示录。
易中天“品三国”的优缺点
他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做过的三国研究中出现从应用的角度研究三国的新趋势,如介绍松下幸之助喜欢读三国志等。到现在,三国研究中一半是这类应用研究,涉及最多的是关于人才学、领导学的,还有关于智谋的研究,都是把三国演义当作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所作的研究。此外,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畅销书,比较出名的如“水煮三国”等。
提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畅销书《品三国》而引发大众“三国热”的易中天,他认为其有优点缺点各四个:优点是杂家的路子、避开三国演义讲三国历史、表达能力比较强以及注意掌握受众心理。
缺点则有:一、历史观有问题,和相当多的人一样用阴谋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评判人物、分析成败。二、声称讲历史不讲演义,但常常会把演义作为调侃、开涮的对象,比如对“空城计”的评论就违背了文艺理论的常识;三、为了表现自己有新思路,故意标新立异,与别人唱反调;四、有时候过分迎合受众的心理。武汉大学的程亚林曾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提出批评,题目就叫“品得不公”。
百家讲坛的毛病
他认为易中天的缺点在百家讲坛已经成为普遍的毛病。一方面主讲人几乎没有一流专家,同时在追求收视率的过程中,不是引导观众进入学术的境界更好地去读原著,反而是去追捧那些歪批原著的明星,让观众哈哈一笑,把原著忘了。
他指出,易中天的毛病是致命的。阴谋论不能解释历史,因为阴谋诡计可以得逞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更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历史的评判之外还有道德评判,古今中外莫非如此。他表示对用阴谋论眼光解读历史感到担忧,这种解读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是有害的。他认为这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健康心态。一个伟大民族应该胸襟博大,宽厚善良,不以成败论英雄。
他还指出,“三国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三国中日都拥有广大的接受市场,人人心中有一部三国。他概括,三国演义的精髓有四点:一、对大一统的向往;二、对政治和政治家的选择、褒贬,以民生民意为标准;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为决定成败的三要素:人心,人才,谋略;四、对理想,道德的追求,那就是忠义。这四点与当代人的心理完全可以沟通。因此,三国文化可以在中国当代文化的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