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4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站稳年线 盘实基础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夯实根基 后市才能走得更高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4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证超级大盘指数对市场的意义

      李志林(忠言)

      下周四,中国股市将诞生一个新的指数——上证超级大盘指数,亦可称上证20指数。有人认为其积极意义在于可借机炒作超大盘股,我则另有一番解读。

      第一、可摈弃加权平均市盈率的估值标准。综观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是用综合指数平均市盈率作为估值标准的,唯独中国股市是以上证指数为标的,并且是统计1500多只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作为估值的标尺。这本身就不科学,因为它抹杀了不同行业、不同周期、不同成长性、不同规模股票估值的差异,要求所有的股票其市盈率“像公园里的冬青树一样齐”,这就像对百货商场、服装市场、汽车市场统计平均价格一样荒唐。

      第二、中国股市从此有了与成熟股市相对应的估值参照系。20年来,舆论一直将道指30只样本股的十几倍市盈率曲解为整个美国股市的估值,与中国股市加权平均市盈率相比较,得出中国股市估值过高、泡沫太多的结论,严重抑制了中国股市的成长。从下周起,中国股市终于可以将上证20指数与美国道琼斯30指数比估值。据笔者统计,这一指数目前仅12—13倍市盈率,估值已完全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甚至更低,从而有效排除了大盘系统性风险。

      第三、新兴的中国股市的估值理应比境外成熟股市略高。一是因为中国经济连续30年平均以9.7%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二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下,道指30只样本股中很多企业业绩出现亏损,十几倍市盈率已不复存在,而上证超指20只样本股业绩仍然优异;三是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均为负增长,而中国经济今年依然能较快增长;四是中国上市公司尚处成长阶段,与成熟股市乃至危机股市截然不同。据此,上证超级大盘指数市盈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四、中小盘题材股的估值可以理直气壮地高于道指、恒指和上证20指数的市盈率。很多人仅看到指数从1600点上涨到2500点,涨幅超过50%,个别中小盘股涨幅达到几倍,便认为中小盘题材股估值偏高,动辄与“5·30”时的疯狂相比,却忽视了以下因素:第一,从6100点跌到1600点,反弹0.382位应在3368点,而现在仅为2500点;第二,估值、成长性、股本扩张性应与盘子的大小成反比,中小盘股理应比大盘股估值高,30—40倍市盈率很正常,全球股市均如此,如美国标普500指数市盈率在25倍左右,纳指市盈率在40倍左右;第三,即便按平均市盈率,目前仅22—23倍,表明中小盘股市盈率并不太高,现在10多倍、20—30倍市盈率的中小盘股比比皆是,是价值发掘的重点对象;第四,今年股市是经济预期、政策预期、题材预期、成长预期、复苏预期型行情,中小盘股自然是主角,好戏还将继续唱下去;第五,“5·30”前行情是从2541点—4335点,目前指数连“5·30”的起点都不到。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慢涨速跌 从容面对

      魏道科

      上证指数本周连续收在2500点之上,但每天都在摇晃,给人一种不太踏实的感觉,丰富多彩的个股行情又让人依依不舍。盘面经常体现出快速下调又缓慢弹升的特征,短期似“头”非“头”,速跌与慢涨形成了美妙的交响曲。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较多,除了对宏观经济数据的不同解读之外,市场本身也疑虑重重,毕竟从2037点以来上升空间达到500点,2月中旬2402点之后的调整曾让反弹成果损失大半。眼下会不会调整,如何调整,调整多深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分歧很正常,调整的压力客观存在,但趋势仍然向上。市场预期在不断改变,心态在逐步趋稳,如果说今年年初展望年内能涨到3000点是过于乐观的话,现在人们对这样的预期可能已习以为常。

      大盘的实际走势经常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即使认为将有调整,也不会完全看空后市,而是等待重新买入的机会,至少很少有人认为2009年的反弹行情会就此收官。既然后市还有机会,在没有太大调整空间的前提下,持股或者趁回调吸纳是较好的策略,当然,某些狂涨过的品种应区别对待,部分落袋为安为宜。此前媒体报道专家预计将有新的刺激方案出台,但当这样的预期落空后,股指也没有暴跌。沪深两市近期日交易量常常超过两千亿元,短线炒作者如果在速跌时卖出,较难得到可观的差价。大盘短期走势的判断难度较大,如果不太计较短期的波动,笔者估计2009年上证指数能跃上3000点,之后才步入相对风险区域。站在2500点左右的点位,展望未来数月,向上的空间大于向下的空间。

      震荡将频繁显现,仍可从容面对,因为:首先,大盘运行的趋势继续处于好转状态,底部在继续抬高,2200点可能较难再看到。60日均线的走向代表着阶段性的大盘运行方向,其每个交易日以约10点的速率上升,目前位于2242点,4月底可能上移至2330点左右。反弹行情并没有终结,即使短期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也不会重返熊市之途,充其量仅是对持续上升的一种适当修正。

      其次,市场热点虽然变化迅捷,令人目不暇接,但都有让人兴奋的亮点,这是资金迟迟不肯退场的原因。一些权重较大的大盘低价股尚未发力,休整之后终有上升的机会。每个交易日都有涨停的品种,而跌停者寥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的矛盾心态和多空力量的对比。有时股指以上涨报收,当天多数股价却在下跌,这也预示着大盘难以连续大涨。

      宏观经济处于困难中,但好于预期,不管后市大盘如何运行,人们对未来行情的预期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期间再出现利空因素,可以说:“坏消息,好伙伴”。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师)

      多头市场绝不能轻易言顶

      王利敏

      一场原本被认为是高难度的年线攻坚战居然成了多方摧枯拉朽的一边倒行情,最终又演绎成逼空行情。到本周五为止,上证指数站稳于年线之上已整整一周,不少投资者因曾轻信大盘难以一举越过年线和2500点这两道强阻力线,有的一路减仓,有的只高抛不低吸,以致当大盘涨了200多点仍然没有补仓机会时,才发现又一波逼空开始了。

      说来让人吃惊,上周四股指拉出一根近百点的大阴棒后,大盘将进入调整几乎成了大多数投资者的共识,有的甚至断言此轮行情已结束。然而,话音未落,次日大盘便出现一根止跌小阳,随后居然连续两天跳空收阳,拉开了逼空行情的序幕,而且缺口多日不补,走势之强令人咋舌。

      如此走势让人吃惊之处有三点。首先是近百点的长阴没有成为大调整的序幕,该阴线大有构筑双头的味道,由于大涨了20多天,上涨周期似乎已到位,尤其是上周三的大阴线击穿了两根短期均线,杀伤力似乎十分巨大,但调整居然没有展开。

      其次是多方攻上年线竟如此轻而易举且没有出现反复。一般而言,年线作为多空双方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攻占不易,即使攻占后也必然会遭到对方的激烈反抗。以2008年2月空方攻占年线之役为例,空方连续三日猛攻后终于击破年线,但次日多方强烈反击,以一根巨阳线收复年线,重新在年线上方盘桓了9个交易日。然而大盘自本周一一举站上年线后,并没有见到空方的反击。

      再次是多方竟用跳空的形式攻上年线且至今仍没有补缺的迹象。大盘上周四拉出止跌小阳后,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次日大盘却跳空21点高开,翌日又跳升24点在年线上方开盘,并多日维持在两个缺口之上。

      随着本周后两个交易日大盘出现了小阴线,看空的舆论又多了起来,尽管我们也认为大盘轻易越上年线并留下两个跳空缺口后,应该有补缺口和回抽年线的技术要求。但既然主力敢于连续逼空,会不会让大盘轻易回落呢?

      耐人寻味的是,自1664点以来,空头舆论始终伴随着行情的运行,先是有人说2100点是天花板,当大盘有效突破2100点、一口气冲高到2402点回落后,又有人说2400点至少是今年上半年的顶。当大盘冲过2402点到2456点回调后,又有人说自1664点开始的5浪行情结束了……

      股谚说得好,空头市场不轻言底,多头市场不轻言顶。趋势往下时,底在底下;趋势往上时则是顶在顶上。正是由于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市场趋势(至少是短期趋势)已经改变,自1664点以来仍然沿袭6124点下跌时的思维,导致本轮行情中收益平平。由此看来,投资股市首先必须具有大局观。(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浪潮软件与“潜伏”

      文兴

      笔者写本文时,浪潮软件已经是第九个涨停了,面对浪潮软件的凌厉攻势,几乎任何一位自以为是的老资格股民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浪潮软件是在4月2日以6.76元起步的,这一起步便惊天动地,到本文撰写时已经攀上16.28元,成为股民朝思暮想的黑马、疯牛。如此骠悍的表现,难怪有人联想起网络科技股那一幕。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市梦率回来了?

      浪潮软件的大涨并不是因为业绩优秀,浪潮软件14日晚间发布业绩公告,2008年实现净利约3519万元,同比增加91.65%,每股收益为0.19元,同比增长90%。值得注意的是,浪潮软件2008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8%,收益主要来自联营与合营的投资项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2008年实际盈利为85.3万元,同比大降91.26%。公司主营的软件及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应用产品等业务的营收和利润率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看来股价飙升与业绩的关系不大。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试图找出为何大涨且天天涨停的理由。由于软件类股票最近几乎都在上涨,浪潮软件是其带头大哥,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呢?这里涉及到“核高基”的概念,何谓“核高基”?去年11月11日,科技部网站正式公布了关于“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的通知,这是我国基础软件经历了近20年的艰难发展之后,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首个课题被正式推上快速发展的特殊通道。据说,对“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扶持将持续15年,每年专项资金平均投入规模将达20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每年投入规模将超过40亿元,其中,基础软件专项每年的扶持资金规模可能超过10亿元。据说 “核高基”专项基础软件部分初步圈定了50余家公司,但名单尚未公布。该名单上会有浪潮软件吗?不知道,除非有内幕消息。由于“核高基”概念涨幅过大甚至已经超过预期,名单公布之日可能就是其股价跳水之时。从短期看,“核高基”只能属于交易性机会,能事先“潜伏”在其中的资金必然带来滚滚财运,值得股民学习。

      面对浪潮软件的大涨特涨,人们包括笔者在内应自叹不如,理应多多学习。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潜伏》说的是我党地下工作者长期潜伏在军统天津站,为党和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其实我们做股票也必须潜伏,在浪潮软件涨停前,机会大把大把的,只可惜错过了极好的“潜伏”机会,在不敢追涨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数着涨停板点钱。

      每次看到连续涨停的股票,都必须自我检讨,深问自己为何没有“潜伏”其中。(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抢钱”行情有恃无恐

      陆水旗(阿琪)

      

      近一阶段,尽管大部分投资者都在眼巴巴地等待调整,各种舆论也在“呼吁”调整,但市场仍是“一意孤行”地拒绝调整。与此同时,行情中“抢钱”的强盗式投资逻辑也愈演愈烈。追根溯源,这个“抢钱”的强盗逻辑是美国“灌输”给大家的,不是吗,在美元作为全球资产计价核心货币的背景下,美联储“印钞票”不就等于在抢劫全世界么!美联储“印钞票”迫使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被动地进行数量化扩张,从而使现有的货币价值被不断稀释。为填补金融危机黑洞,在经济衰退进程中进行货币数量化扩张,不久之后必然形成滞胀。滞胀意味着人们薪资收入难以增长,但资产与商品价格却会显著上涨,从而形成“如果现在不买资产保值与增值,现在的货币价值两年后就可能被大大稀释”的共识。在实体经济低迷并有滞胀预期的形势下,逼迫大量资本进入股市“抢钱”,在货币价值被稀释预期的压力下,“我现在不抢就等于被别人抢”的强盗式投资逻辑因此形成。

      尽管宏观数据显示出目前处于通缩状态,但微观层面上通胀趋势已形成,在实际需求仍低迷的态势下,伦敦铜在3个月中涨了75%,纽约油6月份契约在2个月中涨了37%,原本该跌的国内房价不跌了……滞胀的趋势实际上已经形成。在滞胀导致的投入高成本、经营低收入的形势下,“老板变股民”的运动方兴未艾。因此,在实体经济“国进民退”、资本投资“国退民进”的大形势下,让人“看不懂”的流动性驱动行情仍会一如既往。

      强盗逻辑下的“抢钱”行情之所以那么肆无忌惮,与现在的市场背景与环境密切相关。首先,目前形势下的股市活跃具有“解放中产阶级,释放社会财富,促进消费”、“为将来IPO重启创造市场条件”、“鼓励信心”等多重功效,目前还不存在“放冷枪”打压的可能;其次,在全球联动的数量化扩张中,在经济没有步入上行通道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会踩刹车。经济数据环比复苏的预期使得仍在不断流入的超额流动性有了“抢钱”的更好理由;再则,复苏预期形成后,始终处于“趴窝”状态的大银行股和钢铁股即使不涨,但至少不会再大幅下跌,有它们垫底,即使出现流动性驱动行情惯有的震荡,也不会有多大的下跌空间,从而使得“抢钱”行情有恃无恐。

      强盗逻辑下的“抢钱”行情当然没有章法,也不会跟你讲道理,所有的题材、概念、复苏预期都只是“抢钱”盈利模式的说辞而已。从较理性的角度看,目前的行情系统性风险不大、非系统风险不少。所以,操作上应力求“胆大心细”。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