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调查
  • 7:焦点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特别报道
  • A6:观点·评论
  • A7:股民学校
  • A8:专 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观市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4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低碳经济:中国金融业准备好了吗?
    地产巨头“通用发展”倒了
    技术引领与市场引导并不对立
    茶党抗议能扭转共和党颓势吗
    国企高管限薪的另一种思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技术引领与市场引导并不对立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肖 华
      肖 华

      从规模上讲,电子信息产业去年的销售收入6.3万亿,在我国制造业中占第一,增加值超过了1.5万亿,占到了我国GDP总值的5%以上。振兴规划的开局,就专门表述说,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而且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外向度特别高,销售收入有60%以上靠出口,现在面临国际市场萎缩,价格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今年一、二月,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出口下降超过了27%。

      我有幸参加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起草的全过程。在确定重点的时候,各个领域怎么布局,怎样安排项目,争论非常激烈。最终依据我们的比较优势和要突破的重点,确定了三大块,九个领域。第一块是已经在产业当中举足轻重的,计算机、数字音视频产品和技术元器件。第二块是立足于产业未来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领域,包括软件、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第三是通过努力可能形成新增长点的这一块,比如通信装备,大家知道今年三张3G牌照发放了,三个3G网络,三年之内投资是4000亿,今年的投资,三家企业超过1700亿。再有是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

      这一次,特别强调要建立一种国产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用于国内大型工程。实际上,另外九大行业都在振兴,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要把它用好,从政府层面上,要建立一种机制。

      在很多领域,我们自主的技术确实还有不小差距。我们电子百强企业的所有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总和,大体上只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 70亿美元。投入的巨大差距就使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很难形成突破。规划落实所提供的这些政策和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应该说给我们的行业、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的企业自身加大努力,争取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我测算了一下,我们建设的第四代线,如果说没有规模,在成本上是很难和先进入者竞争的。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已经有了13条线,而且还有两条线在建,而我们的企业都只有一条线。所以,政府主管部门非常希望推动企业联合,解决规模经济的问题。

      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我国其实已经有好几块了,但就是没有很好地用起来,你不用,作为产业就发展不起来。振兴规划的落实,就有一个推动国产的软硬件计算机发展的工作思路,这个在推进的过程当中,还会具体征求企业的意见。但总体来讲,通过应用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是这个产业持续兴旺的根本所在。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竞争能力集中体现在创新上,创新活跃,技术产品就更新换代快,不注意产业升级,就往往是昙花一现,我们手机企业在这方面的经历最为突出。可能一款手机让你成为暴发户,日子非常红火,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持续研究、开发、创新,你很可能这一波一过,马上就走向低谷。技术引领和市场引导,不是对立的,应该说是产业发展两个环节的问题,在不同的环节,应有不同的方式。为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我们必须强调自主创新,通过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提高我们产业的竞争能力,但是在产业发展的时候,你必须考虑市场的因素。特别强调产业升级,这是由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

      根据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依然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另外有一些非常具体的目标,三年实现就业350万,其中大学生要超过150万,出口还是要保持在国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根据节目整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在今晚18:05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