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2009 4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特别报道
    A股真正复苏应由流动性推动转向基本面支持
    寻找当下资本市场利益博弈的突破点
    三大理由支持本轮牛市继续走强
    反弹起于流动性也将止于流动性
    A股市场确立底部 保八目标任重道远
    中国股市已进入价值投资的时代
    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将拉动经济阶段性反弹
    新一轮货币博弈近在咫尺
    宏观走出危机 市场震荡上行
    美国经济的“罪与罚”何时才能休
    中国经济有望在2010年底走出困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一轮货币博弈近在咫尺
    2009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刘勘
      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刘勘

      近期美国在极力拯救加速崩溃的金融体系,今年美国国债发行量将超过两万亿美元,由于美国国内储蓄极低,吸引外国投资者继续购买力降低,而唯一办法就是由美联储自己直接购买,也就是赤字货币化。其核心措施就是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来拯救经济,通过印钞票方式购买美国国债,实行债务货币化。在未来时间内多印一万多亿美元钞票,实际是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再经过货币乘数作用,放出美元流动性就更多。实际是美国政府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购买本国国债和冲销次贷窟窿,再次向全球征收铸币税为美国自己还债。

      截至2008年,美国发行国债总额为9.6万亿美元,欧洲美元约4万亿以上,还有从1940年到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赤字4.8万亿美元,可见美元国际货币本位币地位仅次三项累计,美国获得铸币税收入超过18.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8年GDP总额的1.3倍,而没有国际货币本位币地位的中国为其贡献大约有十分之一。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债务国,截至2009年2月,美国未偿还国债高达10.76万亿美元,按其人口平均负债3.5万亿美元。因债务是以美元计价,如今美联储大肆印发美元,造成美元贬值意味着其债务所对应的实际财富将大大减少,假如美元贬值10%,即可导致相当于美国GDP5.9%的财富转移到美国。美元贬值不但可以吸纳全球财富,还可击溃别国货币和经济。

      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是财政部发行债券,而央行买进债券,将“有毒资产”国有化,纯粹是左手交换给右手的游戏,是一种不平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荒唐剧。以资本市场战略上看,让美元泛滥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在近期内通过经济危机,在全球进一步巩固和垄断其定价权的优势。与此同时,导致下一轮通货膨胀预期,意味着黄金、石油和大宗商品及资本资产价格暴涨。而目前美国控制战略资源占全球24%,一旦通货膨胀来临,能给掌控战略资源和战略资本的美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经过经济周期变化来强化超强地位。它的对立面就是要牺牲别国央行国库中的美元价值,给以货币形态的美元储备和美元国债,以及货币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带来难以置信的损失,尤其是我国高达45%以上储蓄率的国民财富,在美元等外币“货币贬值竞赛”中,被大量侵蚀和剽窃。

      在此之前,英国推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收购750亿英镑的国债,事实预期可能扩大到150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10%),日本和瑞士也都在使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预计加拿大和瑞典也将随之而来。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鉴于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欧元区经济衰退仍在加剧,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萎缩4.1%,欧洲央行将在今年6月底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不排除欧元也跟随采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样一来,世界上主要货币的美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已经进入定量宽松货币时代,欧元、加元等货币随后也存在加入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行列,这意味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开始奉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基本确立。那么这些国家货币展开“货币贬值竞赛”,各国央行通过购买本国各种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和信贷资金的方式进行干预,用特意创造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降低贷款成本改善信贷市场环境,激活全球货币流动性,这虽能弥补“去杠杆化”带来流动性不足,但必然造成大量纸币泛滥。

      可见印钞机开动将使通缩变通胀,货币贬值预期正在侵蚀着全球既有资产资本价值体系,新一轮货币博弈近在咫尺,新的国际货币格局和货币均衡诱发全球金融市场如何演绎,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