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三则看似不相关的新闻,从经济角度讲,尤其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看,耐人寻味。而中国经济正在由黄水、绿水向蓝水演化的结构,也由此清晰可见。
哪三则信息?
一是4月20日至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活动,庆祝新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包括美俄等海军强国在内的五大洲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以及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前来共襄盛举。而此前,2008年12月26日,由800多名中国海军驾驭的导弹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远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那是一片检验海军能耐的深蓝水域。
据介绍,国际上通常把近岸防御型海军称为“黄水”海军,把近海游弋型海军称为“绿水”海军,把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称为“蓝水”海军。在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重创、国际贸易深受海盗威胁的双重挑战下,中国海军驶向“深蓝”,与国际社会一起,为疲弱的世界经济与海上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这是中国海军向“蓝水”进发的重要一步。
而从中国自身看,中国现在有约一半的石油、矿砂等原材料需要进口,有60%的家电等产品需要出口。在进出口贸易中,又有90%依赖海上运输。因此海上安全已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一大战略问题。一旦海上运输受阻,不仅对中国,对世界经济都将构成威胁。因此,为了创造和谐的海洋环境,中国需要有相应的海上力量。而中国海军驶向“蓝水”,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值得观察。
二是4月18日至19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召开。这是继G20伦敦峰会之后,又一场区域性国际活动。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主旨发言中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温总理还就加强亚洲国家的合作提出了五项主张。他表示,中国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联系此前中国央行与韩国、印尼、阿根廷等五国央行以及中国香港金管局,签署的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以及其他双边与多边经贸安排与采购协议。很明显,中国在实施一揽子经济计划的同时,有意与亚洲及相关国家与地区,在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形成更健康,更协调的合作机制,不仅要化解危机,更要携手勾画新蓝图,使中国经济从内陆型向海洋型阔步发展。
借用国际上关于 “黄、绿、蓝” 海军的说法,中国经济现在可谓是既“黄”又“绿”,同时还有部分“蓝”的特征。所谓“黄水”经济,主要是指传统的、较为封闭的经济。所谓“绿水”经济,主要是指依赖于外需的经济。虽然打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但主导权并不在自己手里。而“蓝水”经济,则是一种有科技与人文做基础的创新经济。中国现在是黄绿蓝都有,但总体上还是由“黄”而“绿”并向“蓝”发展。
三是4月17日至19日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召开。34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曼宁在致辞中说,金融危机造成本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减速,美洲国家将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对抗危机。曼宁称,这次会议将推动西半球国家合作进入新时代。
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则表示,本届峰会应该成为重建地区秩序的起点,美洲国家应该建立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应该推动融合,而不是相互干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上更是承诺,将开启与其他美洲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新时代”。 这次会议尽管没有获得全部与会国的支持,但最终还是发表了由大多数成员签署的《西班牙港承诺宣言》。
为什么要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放在这里来谈呢?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经济全球化的种种问题时,国际社会目前正出现一种新的倾向,这就是区域合作,区域联合。比如,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首脑峰会,尽管受泰国局势影响没有如期举行,但博鳌亚洲论坛与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几乎同时召开,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它反映了一种趋势,这就是区域合作,一种平等的对话,互利的合作,而不是对抗与干涉。
目前,正在突起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区域与跨区域合作,将对全球经济、贸易、金融,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各个市场的内外部环境与价格体系又会有什么影响?更进一步看,这些地缘政治与经济上的变化,对正在走向“蓝海”的中国经济将有什么影响,需要仔细分析,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