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2009 4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系统风险不大 个股风险不小
    新增贷款与股市行情的关系
    恒指出现较大调整
    随波逐流将成输家
    多空对决
    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
    大盘有望再创新高
    三因素显露见顶迹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系统风险不大 个股风险不小
    2009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 琪
      ⊙阿 琪

      

      近一阶段,市场关于行情已进入泡沫状态的分析预期、防患“概念炒作”风险的舆论不断浮现,使大多数投资者普遍谨慎起来,但行情却依然是“一意孤行”地拒绝调整。为此,有部分投资者把本轮流动性驱动并大肆炒作概念的行情比作10年之前的“5·19”。其实,本轮行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标签:“3·19”。

      

      货币资产面临被“稀释”的压力

      本轮拒绝像样调整的行情源于3月19日前后,原来普遍谨慎的基金“空翻多”也形成于3月中旬,这一切由于3月19日美联储向全球发布了一个“印钞票”的信号。而“美联储印钞票”必然迫使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被动地进行数量化扩张,从而使现有的货币价值被不断地稀释。同时,欧美国家为填补金融危机的黑洞,在经济衰退进程中进行货币数量化扩张,不久之后必然形成滞胀。滞胀意味着较长时间内,经济和企业利润是低水平的增长,人们薪资收入难以增长,但资产价格与商品价格却会显著上涨。进而在微观层面上就会形成“如果现在不买资产保值与增值,货币资产将会被稀释”的投资逻辑。如此,在实体经济低迷并有滞胀预期的形势下,会逼迫大量资本进入到股市来“抢钱”,进而在货币价值可能被稀释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现在不抢就等于在被别人抢”的投资逻辑。近一个月来天马行空式的个股行情表现正是这种 “投资逻辑”的写照。

      

      “衰退性繁荣”行情仍会演绎

      尽管目前CPI、PPI等宏观数据表现为通缩状态,但微观层面上的通胀势头正在形成。可以预期的是,在煤、电价格相互交织长达两年多时间后,由于煤炭具有资源品属性在通胀预期下易涨难跌,最终以电价让步的可能性居多。虽然目前经济复苏的趋势已形成,但过多依赖于投资部门由货币堆砌的复苏进程必然是曲折的,复苏程度与以往的良性增长还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此经济背景下的通胀趋势已可解读为滞胀正在形成中。滞胀预期的形成,导致了目前实体经济“国进民退”、资本投资“国退民进”的大格局——实体经济领域的民间投资因“经营成本高,经营收益低”的滞胀预期而在陆续退出,政府投资因刺激经济复苏的需要而大幅增强;股市中的“大非”以减持形式在减少投入比重,民间资本却以“老板变股民”的形式在不断流入。显然,只要实体经济“国进民退”、资本投资“国退民进”的大格局没有改变,市场流动性仍将继续汹涌,滞胀预期促成的“衰退性繁荣”行情仍会继续演绎。

      

      系统性风险不大,非系统性风险在增加

      近期接二连三的“概念炒作”风险提示、外围市场的剧震并没有挡住炒概念、炒题材行情的步伐,天马行空的“涨停板接力”行情仍是日日如新。其实,当前的行情与目前市场特定的背景与环境密切相关。首先,从服从于刺激经济复苏的大局出发,目前股市的活跃具有“释放社会财富,促进消费经济”、“为将来IPO重启提升市场基础”等作用,现阶段出现“过热调控”的可能性还不大;其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市场因忧虑通胀回归进而担心主动性收缩信贷等货币政策出现转向的可能性也不大;再从市场层面上看,复苏趋势形成后,大银行股、钢铁股即使不涨但至少已经不会再显著下跌,这使行情也不存在较大的回调空间。因此,尽管目前的行情已经浮现局部性泡沫,但这个“有泡沫的行情”还没到破灭的时候。整体来看,当前行情的格局是:系统性风险不大,局部个股的非系统风险不少。

      而这种格局可能促使“流动性震荡”行情可能再次出现。一方面,行情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风格轮动,轮动切换的过程可能会形成宽幅震荡;另一方面,2600点一带是年初市场的一致性目标预期,无论从投资心理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抑或从市场估值水平的角度来看,行情在一致性目标预期附近有很大的概率会出现宽幅震荡;再一方面,再过一个多星期,年报与一季报都将披露完毕,所有关于年报与季报的题材将全部消失,市场开始进入对年报与一季报的梳理阶段,行情可能在“弃题材、重基本面”的转换之间产生反复震荡。

      综合上述多因素来看,盘势可能出现的震荡都是行情转型,或是技术修整的换挡调整,但在流动性依然丰裕的市态下还不会改变整体仍继续看好的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