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2009 4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被告律师:投资者对私人银行丧失信心
    华侨银行提示
    购买人寿保险四“贴士”
    二套房贷暗中“松绑” 不宜贷款投资
    重视
    “第二张身份证”
    东亚银行“溢利宝”
    系列19上市
    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回暖
    荷银:
    坚持澳币理财稳健操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视“第二张身份证”
    2009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不少细心的持卡人发现,最近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审批明显要比原来严格不少。此前,信用卡业务一贯以低不良贷款率、不占用资本的优点而被各银行大力发展,如今却出现明显的不良贷款增长迹象。3月24日,上海银监局披露,截至2008年底,上海各持牌信用卡中心不良贷款率为2.42%,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第二张身份证”之称的信用记录在个人的经济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用记录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经济生活,还扩展到求学、就业等方面。例如,出国留学时,国外的部分学校会要求看申请人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国内部分省份公务员晋升制度会把个人信用记录纳入考核指标;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会根据求职者的信用纪录决定录用与否,部分用人就有相关规定,任何不良银行记录的求职者将不予录用。相比查阅复杂程度较高的个人档案,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力更加明显。

      信用卡作为一种小额个人信贷工具,记载着持卡人详细的用卡信息,是信贷关系中最普遍,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对于暂时还没有房贷和车贷需求的人来说,信用卡是构筑个人信用记录的第一个平台。如果持卡人能形成良好的用卡习惯,按时还款,不断积累良好信用记录,对未来进行房贷、车贷或者个人商业贷款有很大的帮助。譬如,好的信用记录能够大大缩短了审贷时限,而且能够得到利率方面的优惠,目前颇受贷款人青睐的商业房贷利率七折优惠就把良好的信用记录列为申请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何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相关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持卡人首先要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理财习惯,在消费能力范围之内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过度消费;其次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按时还款,避免可能因逾期还款而造成不良记录;如果发现自己的信用记录有瑕疵,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用卡情况、按时还款,不断积累良好的信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