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各界人士热议
    聚氯乙烯期货合约细节
    成交、持仓、存量保证金“三箭升空” “大期市”雏形初现
    行业发展提速 期货分析师队伍“大扩军”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交、持仓、存量保证金“三箭升空” “大期市”雏形初现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徐汇资料图
      国内期市似乎在2009年迎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新品种陆续上市、交投日趋活跃、制度建设日见完备……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聚焦大期市”系列报道,多侧面反映期市新貌,全方位探索期货市场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叶苗

      

      连续6000亿元以上的日成交量、相比去年翻番的持仓手数、期货公司火箭般飞升的保证金存量、一浪接一浪的新品种上市热潮……2009年春天里的中国期货市场,有了跟更以往不一样的感觉。记者日前深入期货市场调查发现,一幕幕热潮无不显示“大期市”的到来正在成为现实:

      大量的资金在涌入: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国内期市的保证金总量从480亿一跃升至640亿,“光是增加的160亿,就顶得上过去一些年份的总量。”截至目前,今年的成交总额已经突破25万亿元,新入场的资金掀起了一轮轮的成交高潮。

      大量的客户在进场:“我们的开户量在大量增加。”“我们的保证金一季度翻倍。”不少期货公司的喜悦言语透露出,期货市场的“注意力”越聚越多,社会对期货的认识在改善,各方主体的参与程度更广泛了。

      大量的机会在等候:“2009年,应该是中国崛起的一年,期货市场也要认清这一历史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创新,不能错过这一个机遇了。”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说,无论是CTA,还是境外代理,我们都必须有所突破。

      

      “大期市”浮出水面

      6724亿元——4月13日,三大交易所的成交总额达到了这一历史高度;从4月13日到15日,连续三天的日成交额在6000亿以上。期货市场在进入2009年之后,成交活跃度明显提高,尤其是在3、4月份,频频创出5000亿元以上的成交总额,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据统计,2009年突破5000亿元成交的成交天数为8天,超过4000亿元的成交天数为19天。而整个2008年,总成交在4000亿以上也只有11个交易日。截至昨日,今年的成交总额已经突破25万亿,可谓“史上最强开局”。

      而在持仓方面,沪铜、天胶、燃料油、大豆、白糖的持仓手数屡创新高,跟2008年同期相比,多数已经翻番。例如去年4月同期,沪铜、沪锌的持仓尚在10000至15000手左右,稍多的沪铝也仅在20000手左右。反观昨日,沪铜持仓422886手,沪铝持仓346024手,沪锌持仓240640手。

      在存量保证金上,“大期市”的到来更是让行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甜蜜”。 “一季度,我们的保证金存量增加了50%以上,”广发期货副总经理罗满生说,公司的这一发展业绩超出了历史水平;“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公司,今年以来保证金存量几乎增加百分之百。”东证期货高级顾问方世圣告诉记者,一些公司保证金存量大幅增加,增加很快。据了解,国内市场的总体保证金从去年年底的480亿,已经跃升到如今的640亿左右,几个月的涨幅就顶得上过去一些年份的总量。加之存量资金的杠杆效应,将大大推动期货市场的火爆。

      繁荣之因:天时、地利、人和

      有很多人会问,2009年的期市为何会突然“雄起”?尽管2008年期货市场的大幅提升,让人们对来年已有了充分想象,但2009年的开局,尤其是3月份以来的行情仍然令人咋舌。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期货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密不可分。

      所谓“天时”,就是行情使然。“整个金融风暴下来后,行情很大,有行情就自然有人做。”方世圣表示,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活跃品种较多。胡俞越表示。商品价格走到了历史低位,而且基础原材料基本调整到位。库存减少。国际油价从30美元涨到50美元。这都引发了此轮行情的火爆。

      另外,股票和期货都有“炒新”的传统,三大新品种的上市恰在其时,即便是新品种目前还不活跃,但为了新品种而入场的资金又会转移到老品种上。“品种越多,参与的人越多。”

      所谓“地利”,在于中国市场“风景这边独好”。胡俞越表示,期市的这波繁荣来源于资金推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是全球唯一的一抹亮色。不管是股市还是期市,都有比较明显的资金推动。市场资金充足,又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工具,而最能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期货市场自然吸引了大量资金。

      “现在股市很多投资者也在关注期市,”方世圣表示,比如做有色的投资者关注铜、铝……让期货市场身上的注意力越聚越多。今年有些新资金,明显是从股市转战到期市。

      所谓“人和”,则是市场各方面主体参与程度更广泛,对期货市场认识在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吸引到期货市场中来。“不规范的现象越来越少,接受这个市场的人越来越多。”

      方世圣认为,各大期货公司为了股指期货的深耕细作,目前在商品期货上“开花结果”。“券商通过IB刺激了市场。虽然我们还没有上股指期货,但是借由股指期货的管道,整个市场的面都铺开了,这使得交易量突飞猛进。”方世圣说。

      

      更多机遇在等待

      “品种和市场都在继续扩容。”罗满生表示,比如钢材,现在才刚刚起来。而现有品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将会不断拓宽市场。

      市场的扩容,也让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更好。“流动性越好,交易量越大,风险就越小。”方世圣说,流动性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在中国,有很多生产量和需求量都是世界第一的商品,需要一个好的市场来避险,大容量的期市功能会发挥得更好。

      “再过十年回过头来看,(今年)是中国崛起的一年,期货市场也要认清这一历史定位。”胡俞越说,目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市场效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除了推出新品种,还有CTA、境外代理、分类监管等,都应该有所突破。

      方世圣则建议,尽快推出金融期货,比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由于现货有数量限制,如果无限制炒下去的话,交易量太大也会有种种问题。因此要上一些不同类型的期货品种,”方世圣说,金融期货是现阶段社会最需要的东西,可以把商品市场上的一些资金引导过去,整个期货市场的结构将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