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备战创业板 各地高新园区各显神通
    创业板需要优质保荐机构“护航”
    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将更畅通
    中小企业创造我国六成GDP
    创业板监管应侧重于增强透明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备战创业板 各地高新园区各显神通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先妮 彭友 黄金滔
      中关村等高新园区将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地 资料图
      高新园区的主力军是高成长性企业,创业板对企业的定位也是高成长性。在创业板推出后,两者将通过高成长性企业这座桥梁形成完美对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56个国家高新区,有超过5万家高科技企业,规模较大的园区有40多家,其中,中关村、张江高科、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都是发展较好的园区。

      一位市场专家指出,“育苗造林”的高新区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创业板则将成为高新园区发展的“试金石”。可以预见,创业板的推出,将帮助一大批创业企业实现腾飞的梦想。

    ⊙本报记者 朱先妮 彭友 黄金滔

      中关村 已确定首批70家备选企业名单

      作为全国最大的高新园区的中关村,其资源储备令人惊叹。中关村管委会投融资促进处负责人何存日前向媒体透露,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研究确定了创业板上市第一批70家备选企业名单,以及后备企业名单80家。此前,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曾表示,由于企业成熟,届时中关村企业入选的几率相对较高。

      中关村资源颇丰,上市企业质优且量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的中关村, 每年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余家,年收入上亿元的也有数千家。

      德勤近日披露的报告显示,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五十强企业名单中,40%的企业来自中关村。据悉,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上市企业已有113家,其中境内上市的55家,境外58家,IPO总金额折合人民币1000亿元。中关村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270多家,正在改制及拟改制企业500多家,到2010年中关村改制后的非上市股份公司将超过500家。

      “这里隐藏着大量的好公司,只等投资者来‘淘金’。”一位长期关注创业板的券商人士说。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管委会建立了“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园区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体系和协同工作机制。

      一位位于中关村的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实际上,在这里创业,不仅能够得到多种资源,还能获得实质上的资助。据《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对于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试点和境内外上市,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和200万元的资助。

      张江园区 逾百家企业可上创业板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已聚集5500余家企业,其中有400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园区内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100多家,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国家信息安全、光电子、现代医疗器械等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业板对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将成为重要的融资平台。实际上,张江园区早已拿出实质性行动,促进园区公司的成长壮大。据了解,园区建立的引导资金,主要投向早期创新项目,以帮助企业渡过创业初期的难关。

      张江高科主导发起设立的张江汉世纪基金,投资规模10亿元,主要投向园区高速成长期的自主创新企业,支持和加快这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他们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走向国际化创造条件。另外,张江创业投资广场,已累计引进国内外专业创投机构43家,吸引资金总量近178亿美元。

      实际上,张江园区早就在积极筹划,备战创业板,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张江早在2005年-2006年就开始了针对企业登陆创业板的系统准备工作,包括对园区上市企业资源进行梳理、为企业提供改制培训等。2007年,张江还出台政策对改制企业进行补贴,并邀请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股份制改造等工作,政府对相关费用进行部分补贴。

      “现在,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上述知情人士说。

      深圳高新区 创业板后备资源约1100家

      深圳历来就是嗅觉最为灵敏且上市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空气中漂浮着创业和资本的气息。

      资料显示,截至2007底,深圳市仅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达2748家,其中,全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亿元的547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2家,超过20亿元的有45家。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59.1%。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宇清此前透露:“已经启动改制上市程序的企业超过百家,具备条件并启动上市程序的有200家。深圳中小企业三年内具备在现有中小板上市条件的企业约1000家,两年内基本符合要求的有300多家,基本符合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后备资源约1100家。”

      对于扶持中小企业,深圳匠心独运,全国首创的“深圳市创新型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使企业上市最高可获得310万元的资助。截至去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有58家企业先后上市,其中在境内上市的有41家, 在我国香港上市的有10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有3家,在纽交所、新加坡、伦敦、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1家。这大大提升了深圳高新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西安高新区 “零成本上市”不是梦

      “零成本上市”对于众多企业而言或许只是梦想,但在西安高新区的企业却能够变成现实,因为他们在这里获得的优惠政策极具吸引力。园区去年4月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对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程序并取得证监会出具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受理复函的企业,按实际支付给中介机构费用的60%给予资助,最高限额为300万元。

      “此外,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有关文件规定,省金融办为后备企业垫付不超过100万元的上市前期费用。另外,西安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是给拿到首发申请受理复函的企业80万元的补贴。”省金融办负责人介绍。如此算来,高新区内企业上市可领取最高480万元的“红包”。这样便能大大冲抵掉企业上市的成本。

      西安一创投经理称:“高新区很多企业都已达到创业板上市标准。”据该人士透露,目前西安高新区股份制企业已经接近200家,其后备上市资源有130多家,并且西安高新区已通过孵化器的培育,形成了上市企业资源梯队。

      成都、潍坊高新区 准备冲刺创业板

      类似场景也出现在成都高新区,据园区金融办副主任黄光耀向媒体介绍:“目前,成都高新区有19家拟上市企业,选择创业板的有14家,7家企业正处于上市辅导期(6家拟上创业板,1家拟上中小板)。”

      据悉,年内计划登陆创业板的6家企业中,去年主营收入最高的达2.8亿元,最低的有4500万元,利润最高的达2400万元,最低的有350万元。

      而在创业板资源大省山东,也已筹建拟上市公司资源库。在540家拟上市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计划向创业板发起冲刺。

      “单就潍坊高新区而言,已有7到8家企业符合上创业板的条件。潍坊以科技类的中小企业居多,高科技类的这些企业因为本身素质好,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潍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葛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