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经济下滑初步遏制 夯实底部仍需努力
    当前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
    金融走势展望和政策预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下滑初步遏制 夯实底部仍需努力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邹新 赵幼力 朱妮 李露
      ——今年第1季度中国经济金融走势分析及展望

      ● 今年1季度经济加速下滑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呈现多方面回暖迹象,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充裕的资金带动股市、房市、车市成交活跃,社会信心有所恢复。

      ● 一系列从经济到金融,从内需到外需的回暖信号使我们有理由相信1季度中国经济下滑可能已经触底,2季度将小幅反弹。

      ●经济能否持续回暖取决于在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渐淡出之后,政府拉动的投资能否有效带动民间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回升,并与政府主导需求实现对接,为经济增长提供长久、强劲的增长动力,最终护送经济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 市场主导需求的启动是经济持续回暖的最终动力;去库存化进程的结束是经济持续回暖的必备环节;企业利润较快增长是经济持续回暖的润滑剂;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是经济持续回暖的强大引擎。

      ● 从目前看,市场主导需求的全面回暖还未到来;当前库存资金占用仍然较多,去库存化进程可能出现反复;工业企业利润的下滑还不利于经济运行良性循环的自我形成;原先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高速扩张的房地产需求和出口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因此总体看,中国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其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经济全面回暖尚需时日。

      ⊙本报特约撰稿 邹新 赵幼力 朱妮 李露

      

      最新数据表明,尽管今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至6.1%,但中国经济运行已出现多方面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加速下滑趋势初步遏制,经济运行呈现多方面回暖迹象

      (一)GDP同比增速虽继续下降,但下滑速度减缓

      今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环比分别下降了4.5和0.7个百分点,并降至近十年来最低,但GDP增速的环比降幅较2008年第4季度缩小了1.5个百分点。

      (二)“三驾马车”运行良好:投资高速增长,消费平稳运行,出口低位企稳

      1、投资高速增长,政府拉动效应明显。1季度,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较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3月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3%,较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下降,实际增速更高。1季度投资的高速增长带有明显的政府拉动效应:首先,在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包含城镇基建项目的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却较上年全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其次,包含农村基建项目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达85.0%,较上年全年提高了30.5个百分点。

      2、消费平稳运行,收入增长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1季度,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支撑了消费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3月份增长14.7%),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但剔除物价因素后,1季度消费实际增长15.9%,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加快3.6和1.1个百分点,稳中加快的增势来之不易。

      3、出口低位企稳,港口货物吞吐量止跌反弹。1季度,进、出口贸易形势总体较为严峻,然而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贸易融资环境的改善和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3月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3月当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0.9%、17.1%和25.1%,降幅比今年前两个月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按平均工作日水平的可比口径计算环比指标,3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从进口结构看铁矿砂、大豆、煤等初级产品同比分别大幅上涨 46.2%、66.6%和 37.4%。出口反弹力度大于进口使得外贸顺差扭转2月份的暴跌趋势而再次攀升。

      与外贸形势相呼应的是,港口货物吞吐量止跌反弹,集装箱吞吐量降幅放缓。3月份,国内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结束了超过半年的负增长态势,当月同比增长了2%。尽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月份同比下降10%,但较前两月降幅缩小了4.8个百分点。

      在进出口数据公布之前,我们在苏州、深圳、连云港等地和当地的企业代表座谈的过程中已提前感受到外贸形势的好转。调研对象普遍认为今年年初尤其是2月份以后外需的收缩程度有所缓和,部分企业甚至认为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其中,尤其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生产工艺先进、生产链条比较完整的产品受到的外部冲击相对较小。

      4、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季度,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6.1%的同比增幅分别贡献了2.0、4.3和-0.2个百分点。对比前几年数据,消费贡献度克服经济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在6.1%的GDP增速中贡献率达到70%,实属难能可贵;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GDP拉动力增强的背景下,存货投资减少使得投资对GDP贡献度较前两年下降较多,显示去库存化进程对于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1季度外贸形势的总体恶化使得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由正转负。总体看来,外需下降和企业库存调整行为是GDP增速回落的主导因素。

      (三)3月份工业增加值较前两个月显著回暖,带动发电量、用电量同比降幅收窄

      1季度,虽然工业增加值5.1%的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大幅回落,但是3月份显著回暖。3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8.3%,较前两个月大幅提高4.5个百分点。除了受投资高增长的带动,出口交货值的反弹构成工业生产回暖的主因,3月份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5437.7亿元,较1、2月份单月均值增加约1000亿元。

      工业生产回暖带动发电量、用电量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大幅反弹。3月份当月,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小幅下降了1.3%,降幅比前两个月缩小2.4个百分点,且当月环比增幅高达15.7%;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减少1.8%,较1-2月用电量下降幅度减少了3.4个百分点。

      (四)CPI、PPI低位趋稳,房价呈现反弹迹象

      1季度,受基期因素的制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负区间运行,同比分别下降0.6%和4.6%。其中,CPI1-3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1.0%、-1.6%和-1.2%,PPI同比降幅分别为3.3%、4.5%和6.0%。但新涨价因素的作用明显增强。CPI3月份同比降幅较2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PPI1-3月的环比降幅分别为1.4%、0.7%和0.3%,降幅逐月收窄。

      二、信贷资金加速向实体经济释放,几大市场成交活跃

      (一)信贷放量增长,两个层面流动性充裕

      1、信贷投放大幅增长。今年1季度,新增贷款创下4.58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最高,完成今年信贷目标的91.6%,其中1月和3月陆续刷新历史单月最高纪录。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高达29.78%,刷新1997年8月以来最高纪录。

      2、在信贷扩张的主要拉动下,全社会层面流动性充裕。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比上月末大幅提高5.11个百分点,创1996年11月以来最高。

      3、银行体系流动性维持充裕,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今年3月末,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已降至0.84%,创下04年4月以来历史最低值;SHIBOR隔夜利率降至0.80%,创07年3月以来最低。充裕的资金供应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持,为走出这一轮经济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反映经济活跃度的若干货币指标均有所好转

      1、M1增速迅速拉高,“剪刀差”继续收窄。3月末,M1同比增速17.04%,较上月大幅提升6.17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剪刀差”继上月继续收窄至8.47个百分点。由于M1与M2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而居民存款增速3月末依然保持在29.65%的高位,因此可以推断3月份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较前期有所减弱。M1增速的迅速拉升和存款定期化趋势的减弱均彰显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及投资活动的活跃程度较前期有了明显的上升。

      2、企业存款增长迅猛,企业资金周转和支付能力得到改善。今年1季度,企业存款增加2.8万亿元,同比多增2.15万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继2月份增长6044亿元后,3月再次大增近万亿,以上数据反映出企业现金流日渐充裕,企业资金周转和支付能力得到改善。

      3、信贷结构有所优化:票据融资增长放缓,居民户贷款需求回升。

      票据融资增长放缓。3月份新增票据融资3691亿元,比1、2月均有明显减少;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由1、2月的38.5%和45.5%回落至20%,这是08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比重,票据融资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票据贴现利率上升减少了票据对短期贷款的替代,也使套利冲动降低;二是经济前景预期的好转使银行提供贷款的意愿有所增强;三是监管层对票据业务的及时风险警示。

      居民户贷款需求回升。受房地产市场回暖和汽车市场火热的刺激,3月居民户贷款新增2570亿元,同比多增1591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3月新增972亿元,同比多增673亿元,而1-2月居民贷款同比仅略增238亿元;新增贷款中居民户贷款占比13.6%,较1、2月分别提高6.2和9.6个百分点。

      (三)资金加速向实体经济流动,带动股市、房市、车市成交活跃

      1、股票市场量价齐升。今年以来,股票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从股指看,1季度上证综指涨幅超过30%,与前文M1的反弹相呼应。从成交额看,1-3月上证A股成交额分别为9737亿、2.63万亿和2.5万亿元,已达到2006年以来单月成交额的较高水平。

      2、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放大。1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7%;全国商品房成交金额5058.6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24.7%。3月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已超过或接近2007年同期水平。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尤其是商品住宅销售量的上升与前文居民户消费贷款的增长相呼应。

      3、汽车市场呈现产、销两旺。在燃油税调整、养路费免征、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以及“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产销呈现两旺。1季度汽车销量267.88万辆,同比增长3.9%,列全球首位;汽车产量256.02万辆,同比增长1.6%。3月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回暖势头,分别达109.5万辆和11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分别同比增长5.57%和5.04%。

      (四)宏观经济一系列回暖迹象带动社会信心正在恢复

      1、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3月份升至50%的扩张、收缩线以上。自2008年12月起,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四个月回升,3月份PMI指数回升至52.4%,为近半年以来首次回升至50%以上。与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出口订单等关键指标继续攀升,其中生产量、采购量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50%以上。

      2、企业景气指数降幅缩窄,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回升。1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较上季度回落1.4点,季环比降幅较2008年4季度明显缩窄20.2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较上季度提高6.5点。此外,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明显感觉到企业家们的信心恢复,调查企业对下一阶段工业的产、销情况大多持较为乐观的预期。

      综上所述,2008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层有效把握了“保增长”的短期切入点,出台了的一系列力度大、速度快、措施准的政策,其效果已陆续显现。今年1季度无论从货币信贷层面、资本市场层面还是实体经济层面观察,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调研成果都显示,中国经济已出现回暖迹象。但从历史来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8-1999年GDP曾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大幅反弹,但随即又再次探底,走出了“W型”走势。所以,中国经济是就此步入向上的通道,或还会继续在困境中徘徊一段时间,甚至是有相当长度的一段时间,目前各方观点并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