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经济下滑初步遏制 夯实底部仍需努力
    当前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
    金融走势展望和政策预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各类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一)经济回暖是否稳固的评判标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还在制约全球贸易增长,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风险犹存的外贸形势下,外需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恢复,提振内需的政策聚焦点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以不同的主导力量为标准,可以把内需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市场主导需求,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中小企业等的民间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此类需求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另一类是政府主导需求,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引致的投资需求,此类需求主要受政策拉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路径,就是以政府投资增加政府主导需求,对冲外部需求的减少,带动民间投资需求的增加,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在的活跃程度,并护送经济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然而,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进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1季度财政收入下降8.3%,财政支出却同比增长34.8%,总体看今年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将不可避免地对财政刺激力度有所制约。因此,经济能否持续回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财政刺激政策逐渐淡出后,政府拉动的投资能否有效带动市场主导需求回升,并与政府主导需求实现对接,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长久、强劲的增长动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经济增长就能顺利实现反转;否则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

      (二)四大因素决定当前经济回暖态势的可持续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令经济重回良性循环轨道并持续较快增长的四大因素

      ——市场主导需求的启动是经济持续回暖的最终动力。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约70 %,只有民间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得以恢复和提升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回暖的稳固性。

      ——去库存化进程的结束是经济持续回暖的必备环节。前文指出,企业库存调整行为构成GDP增速回落的主导因素之一,只有消化前期库存,带动企业新的投入来补充库存,并进一步实现扩大再生产,才可能带动工业生产新一轮的繁荣。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是经济持续回暖的润滑剂。实现利润稳步增长是企业进行再投资的根本动力,也只有实现利润稳步增长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促使民间自发投资的复苏。而且,企业利润的增长可以带动工资上升,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张。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是经济持续回暖的强大引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在国家GDP 的比重接近 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极高,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等 50 多个行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 100 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 286 亿元。

      2.对上述四因素的具体分析决定当前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市场主导需求的启动仍不明朗。居民消费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飞跃。从我们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消费增长的稳定性远高于出口和投资。而消费扩大是一个短期因素和长期战略相协调的结果。短期来看,经济回暖尚不稳固、就业问题仍十分突出以及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都会影响消费者信心;长期来看,需要公共品投资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而这些制度建设难以一蹴而就。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今年1季度,国有企业投资增速大幅反弹,累计增速触及2004年以来最高值43.8%,相比之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投资增速则与去年整体增速回落或持平(见图1),民间投资依然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持续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将重新突出。

      工业产品需求并不旺盛。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60601亿元,同比下降3.1%,出现有记录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今年1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下降至97.07%,降至历史低位,接近于去年11月份97.03%的三年来最低点。

      ——在下游需求全面恢复之前,去库存化可能出现反复。今年1季度,去库存化进程仍在继续。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7.5%和46.7%,均低于50%的分界线,表明企业库存调整活动并未终结。如前所述,存货投资的减少拖累投资需求对1季度GDP的贡献度仅达到2个百分点。

      当前库存资金占用仍然较多。今年2月末,产成品资金绝对数居高不下,达到 19802亿元,仅低于2008年5、8、11月各月数值,仍处于06年以来高位。考虑到PPI的大幅下降,产成品库存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去库存化可能出现反复。2008年12月开始,PMI原材料库存指数连续四个月反弹,产成品库存指数则呈现先下后上再下的态势,反映原材料去库存化已近尾声,而产成品去库存化进展艰难。前文中原材料进口增长较快和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额均印证了这个判断。在下游需求全面恢复之前,工业生产的短暂反弹可能造成去库存化进程的反复。以钢铁行业为例,行业库存在去年12月份下降到560 多万吨的较低水平后,再次回升,一季度末,我国各主要城市的钢铁库存已经达到了 1100 万吨,创历史新高水平。钢铁行业的高库存使得3月我国大中型钢企减产近200万吨。

      ——价格下降和需求回落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较2008年同期16.5%的增速下降5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与需求回落共同作用,大大挤压了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需求下降不仅导致销售收入的下降,同时造成产能利用率的降低,从而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

      分别观察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中下游需求萎缩和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上游采掘业利润严重缩水;受益于终端消费的刚性需求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行业保持较好的盈利增长;对于中游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并未给投资品生产带来盈利的增加,表明需求出现大幅度萎缩,钢铁、有色、设备制造等重化工行业盈利增长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在本轮经济调整中受到较大影响。

      ——房地产市场回暖根基仍不稳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较低。今年1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4%,虽然比前两月有所反弹,但总体与近年来数据相去甚远,较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回落了31.5个百分点。

      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较多。1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15%,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47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14%,较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52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31%。结合房地产投资增速数据可以看出,开发商仍处在回笼资金、消化库存的阶段,开工建设新项目的动力仍显不足。

      房地产去库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年2月底,全国空置商品房约为2亿平方米,空置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的"去库存化"任务依然艰巨,无论对市场销售还是开发商的资金链都形成较大压力。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持续走低,市场消费信心仍待提振。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4.74,仍比2月份回落0.1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9.98点。虽然1季度在各类政策因素刺激下,一些刚性需求开始释放,交易量有所回升,但消费者信心仍不稳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收入增长预期的不乐观使得购房者观望情绪并未根本消除。

      所以从以上四因素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政府对民间投资需求的带动尚不明显,工业产品需求并不旺盛,消费需求的启动不在一朝一夕,市场主导需求的全面回暖还未到来;当前库存资金占用仍然较多,去库存化进程可能出现反复,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下滑不利于经济运行良性循环的自我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房地产和出口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全面恢复。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基础还不稳固,其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