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首战告捷 年线保卫战胜算不小
    流动性驱动行情中的
    “羊群效应”
    未雨绸缪 将风险考虑得充分一些
    围绕年线震荡蓄势 后市伺机再图上攻
    cnstock
    后市将反复震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雨绸缪 将风险考虑得充分一些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山东神光 刘海杰
      ⊙山东神光 刘海杰

      

      深交所连续发出的风险警示并没有完全遏制市场的投机情绪,反倒是新股发行的传言让指数栽了一个跟头。4月22日上证指数拉出一根穿头破脚的日K线,预示着3月份以来的这一波上涨行情基本结束,市场提前进入新一轮的休整。我们认为,4月最后一周年报季报密集披露,上市公司传递给市场的负面信息偏多,加上对于IPO重启的担忧,都会影响短期大盘走势。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近期应将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

      

      赚钱效应正在弱化

      伴随着投资者开户数及交易量大增,3月份以来市场一度出现了很好的赚钱效应,但由于相当多的披露了年报和季报的题材股垃圾股大幅上涨,将市场的投机氛围推向高潮。在交易所连续发出风险警示的情况下,题材股的投机势头有所收敛,部分资金转向了大盘蓝筹股,但是在近期大跌中,无论是题材股还是大盘蓝筹股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这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稳健风格的投资者都难以赚钱的情况下,市场的跟涨效应开始减弱。最明显的例子是本周中国石油盘中一度大幅上涨,但当天就引来抛盘而大幅收低。此外,市场跟跌效应较为明显,披露了年报季报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南车等反而出现了较为沉重的抛压,就连一直以来没怎么表现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股价都有所走弱。

      

      短期风险是获利盘的抛压

      过去两周时间里,两市在年线上方成交了近5万亿元,4月22日大跌之后,至少有一半的资金被套,短期内指数要掀掉这个帽子,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原先预期此轮行情的上涨目标应在2600点之上,现在只上摸到2579点就遇阻回落,可能是提前见到波段高点。按照前几次指数涨跌的特征,1664点以来任何一轮调整都会跌去上一波涨幅的一半以上,本次调整的目标可能是2300点一带。3月份以来的上涨连续留下了两个跳空缺口,目前只回补了一个,市场对于补缺的担心还是存在的,如果回补缺口的话,指数可能下行到2380点一带,即30日均线附近。

      从市场的角度看,前期涨幅很大的中小市值个股其实并没有充分调整,虽然这些个股对于指数的影响有限,但个股大幅波动对于人气的挫伤是巨大的。我们更关注的是4月最后一周工商银行H股解禁后的市场表现,按照原先的公告,外资机构可能会在中国香港市场上抛出近100亿股的工行H股,倘若这样的预期成真,A股H股的联动效应定会拖累A股市场走弱,银行股作为权重群体,其走弱对于指数的影响无疑是明显的。

      

      以静制动 谨慎操作

      既然市场的赚钱效应在弱化,投资上就没必要盲目操作,特别是不应勉强做多,无论过去一段时间投资者有没有赚到钱,或者有多大的损失,眼下资产的安全性可能更为重要。我们认为,本次调整的空间或许不会太大,但时间跨度可能要延续到5月初,作为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很可能采取左侧交易的策略,即在下跌中逐步买进,但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可能很难承受个股10%左右的跌幅。所以,我们提出的策略是,靠仓位来控制风险,保持半仓以下持仓,以静制动,在个股方面去小留大,去年10月份以来整体涨幅不大的大盘蓝筹股,特别是半年报业绩预期增长的个股是值得留守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