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首战告捷 年线保卫战胜算不小
    流动性驱动行情中的
    “羊群效应”
    未雨绸缪 将风险考虑得充分一些
    围绕年线震荡蓄势 后市伺机再图上攻
    cnstock
    后市将反复震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驱动行情中的“羊群效应”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投资者都知道,大盘涨上2500点、个股“翻几番”的行情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大拐弯之后的流动性驱动,即行情上涨的根源是“钞票比股票多”。单靠“钞票”堆砌的行情由于没有与之匹配的业绩增长作为“扶手”,在行情的上涨过程中,投资者总是觉得心里没底,投资心态因而一直处于七上八下的状态。与此同时,任何上涨的行情总是需要一个原因的,本轮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题材、概念、对复苏的向往和预期都成为流动性驱动模式下行情依据的说辞,哪怕这些说辞很可能是空洞的,也是做行情的需要与必要。

      “投资者心态七上八下”和“行情上涨依据空洞”两者既是因果关系,又是果因关系,密不可分。因而导致任何流动性驱动在演绎形式上都会出现“羊群效应”——前行时成群结队,有节奏有序地依次缓行;一旦“有一只羊受到了惊吓”,整个羊群就会相互传染而四散奔逃。体现在行情的模式上,上涨的时候很有节奏地“一二一”,有序地交替轮动,行情步步为营;如果投资者的情绪受到“惊吓”并传染开来,市场很容易出现共振性的剧烈震荡,从而使“慢涨急跌”成为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一大特点。

      流动性驱动行情尽管时有震荡,但在整体趋势上又往往具有很大的惯性,原因在于行情在持续上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着财富效应,诱使场外流动性不断地进入。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一般终结于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的高位带量滞涨,行情在较长时间的“强势整理”中消耗掉丰裕的流动性,进而形成“平台顶”或者“圆弧顶”而回落,2001年2245点的头部构筑了4个月的时间即是这一种情况;二是市场因外力的干预出现“流动性窒息”,即市场存量流动性瞬间瓦解,外围流动性突然刹车使得行情戛然而止,2007年的“5·30”行情、1997年1510点的头部形成均是经典的案例;三是市场丰裕的流动性被“诱入歧途”,从而使行情的驱动力自然衰亡而回落,2007年伴随着“权重股溢价”而出现的“砸锅卖铁买中石油”以及2004年4月份“买股票一定要买五朵金花”即是这种情况。

      从目前的市场看,尽管4月14日以来的行情也出现复杂型强势整理,但行情的复杂程度与持续时间离“消耗掉充裕流动性、构筑行情头部”的标准还有明显的差距。在当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基调下,在一切为了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出现强制性调控导致市场流动性窒息的可能性更不大。目前仍有相当多的由于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而惊魂未定的投资者对本轮行情处于望而却步的阶段,更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在本轮行情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小心翼翼(许多投资者收益与行情涨幅不匹配即是这个原因)的状态,以及对复苏的预期始终将信将疑(短线交易盛行即是一个原因),因此还没有出现流动性驱动行情中常见的“大家一起买股票”的现象,从而导致流动性自然衰亡。所以,现阶段出现的震荡可视为一次“流动性震荡”,不能视为整个流动性驱动行情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