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无持卡人签名POS单 银行能否照常扣款
    近期“涉股”明显 结构性产品呈四大特点
    光大银行
    提升“出国通”服务力度
    星展银行(中国)
    发售黄金基金挂钩产品
    房贷“零首付”暗生 沪上急念“紧箍咒”
    最大黄金ETF减仓
    金价上行幅度有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近期“涉股”明显 结构性产品呈四大特点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苹苹
      近期“涉股”明显

      结构性产品呈四大特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随着此前A股市场的反弹行情,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热情高涨,尤其是众多投资股票市场的产品纷纷扎堆入市。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眼下市场的结构性产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

      首先,与以往类似,外资行依然主导了结构性产品发行市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3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19款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其中中资行的产品仅占3款。

      其次,在产品的投资方向上,涉足股票市场的产品数量飙升,投资利率市场的产品数则减少。较2月只发行一款投资股票的产品而言,3月股票类产品数量的增速高达700%。

      再次,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限制性看涨类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3月只发行了一款看跌汇率型结构性产品。除7 款产品信息不明外,其余12款产品中有7款产品为看涨股票、商品类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推出的部分看涨类产品也并非过去的单边看涨,原因在于当基础资产的涨幅达到一定额度时,发行相关产品的银行仅需支付投资者较低额度的固定收益;而两款汇率类产品中除一款常规的区间型产品外,其余一款为看跌欧元兑美元汇率的产品;利率类产品均为区间型产品,无明显变化。

      最后,在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以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为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为辅。这也是部分商业银行吸取了过往类似产品出现负收益的教训,并将保本作为产品销售的“卖点”之一。统计资料显示,除4款产品信息不明外,在其余的15款产品中有12款设置保本条款,其余3款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保本产品的比例之高,也足以体现市场的最新动向。

      不过,虽然市场上近期出现如此多的保本类“涉股”产品,相关专业人士提醒,相较以往投资汇率、利率类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股票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价值却未必高。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的高投资价值源于其条款中较为宽松的支付条款的设计理念,致使多数产品均能实现预期收益;后者的低投资价值在于部分产品采取了止损止盈条款的设计理念,致使产品锁定了窄幅的收益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