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企业海外并购亟盼多重政策支持
    争取在每一个细节上赢得第一
    日本新员工难舍“大锅饭”
    达成了“三赢” 楼市才有“艳阳天”
    低强度贸易保护潜在危害尤甚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股市最大安全保证
    商业模式竞争力的挑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低强度贸易保护潜在危害尤甚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与和平年代低烈度的常规战争占据主流一样,在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危害的当今时代,低强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或许已成各国政府在有限的WTO政策操作空间运筹帷幄的主要选择。世界贸易组织发言人、信息和对外关系部主任罗克韦尔(Keith M. Rockwell)在近期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这将对世界各国贸易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多数情况下是利用现有WTO规则不健全处,进入制度真空的“灰色地带”去操作。从表面上来看,这有点类似于企业利用政府税收制度不足而巧妙“合理避税”,然而实际上却与之有本质区别。企业合理避税,实质上相当于政府对其减免税收,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再扩张,以及投资与消费的两旺,最终企业和政府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实际上可能获得双赢的局面。而国家之间的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却绝非如此。

      归根结底,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属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范畴。首家采用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以中国国内相应经济部分未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为由,继续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这可能让欧盟在短期内获得了促进就业的好处,但是从稍微长远的时期来看,其他国家完全可以相应仿效之。一旦各国群起而效之,则必然会导致各国之间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各国生产的比较优势,最终使降低经济总体运行成本的机制失灵。

      说起来,真正与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类似的,应该是社会贿赂的潜规则,一旦初始行为人未能得到有效的惩治,那么很容易将蔓延到整个群体,并逐步对群体的稳定运作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从这一点上来看,很有必要对正日趋兴盛的低强度贸易保护风潮严厉打击,并有效阻止其在世界各国经贸往来中扩散。

      虽然WTO自今年开始推出旨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监督评估机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报告目前尚未得到WTO成员方的普遍认可。据世界贸易组织发言人、信息和对外关系部主任罗克韦尔披露:目前仅有包括欧盟(27国以1个成员国计)在内的24个成员方尽职尽责地向位于日内瓦的WTO秘书处提供了所需的详细信息。其他成员方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因为报告中的许多信息被媒体报道甚至对这份报告提出尖锐批评,虽然迄今没有任何成员表示1月报告有哪些方面是不真实的。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报告受制于WTO谈判表决制度的框架限制,如果没有WTO各主要参与方的集中投票表决,报告所衍生的制度规范将无法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国需要共同遵守的WTO规则,换言之,目前的报告建议无法真正得到法律的保护。而众所周知的是,WTO谈判素以纠纷不断,进展缓慢而著称。此前的多哈回合谈判已经以基本失败而告终。

      下一次多哈回合谈判重启,估计至少也要等到今年7月,加上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飙升,届时这个谈判是否能就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措施达成一致,恐怕仍存诸多变数。如果各国以危机治理为名,在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一意孤行,就像美国政府强调经济拯救计划应购买“美国货”那样, WTO遏制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恐将难收实效。至多在形式上达成一些基本的框架协议。

      对于像中国这样出口占GDP比重较大的国家来说,低强度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这将会进一步恶化因次贷危机而受损的出口贸易部门。因而,合理的措施是在WTO谈判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有利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并且不折不扣执行。WTO今年的首份评估报告也提及中国推出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等8项措施有利于激励经济发展,属于可供其他国家效仿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如果相关政策得以法律化,笔者相信,中国不仅能从中获得刺激经贸带来的好处,而且也能大大提升中国在WTO中的地位与发言权。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