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琳
前面提到了来自画廊的实地调查,那么到底作为主办方的CIGE又有何数据呢?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正在忙碌CIGE 2009善后事宜的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王一涵。她的回复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记者:CIGE 2009已隆重谢幕,当大家都在揣测目前中国艺术市场未来趋势之时,博览会的举办和销售自是受到密切关注和瞩目,请问当前统计下来的销售情况到底如何?能提供具体数据吗?
王一涵:虽然受到2009年国际金融环境和艺术市场变化的影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CIGE 2009成交额将高于主办方及参展画廊的预期。由于今年的交易周期较长,很多作品在现场接受了预定但还没有最终确认,所以对给出成交量的具体数字比较困难。
记者:CIGE 2009较之往届在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那么从这次不同以往的宣传策略来看,CIGE 2009取得了哪些层面的推进呢?
王一涵:今年在宣传上,我们加强了对收藏家和专业人士的邀请,包括乌里希克先生在内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最重要的许多收藏家都多次莅临CIGE 2009,这对于提升展会的藏家水准很多裨益。我们的宣传团队更是与海内外众多的重要媒体建立了联系,在本届展会中包括CNN、Bloomberg、路透新闻社、CNBC,中央电视台等国际一流新闻媒体都参与了对CIGE 2009的报道,拓展了CIGE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
记者:本届CIGE 50%的画廊都是首次参展,同时欧美画廊几近消失,这样的参展商格局对于CIGE是好是坏呢?将目光聚焦亚洲画廊是CIGE今年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样的策略从销售层面来说是否有成效呢?
王一涵:我们一直希望成为促进国际艺术界与中国当代艺术交流的平台与纽带,每年都会尝试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地区的画廊与作品,今年我们推出的许多新画廊,比如蒙古、古巴等画廊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力求更为全面的反映亚洲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生态。关注亚洲是CIGE一直以来的自身定位,我们相信亚洲艺术市场将在未来的世界艺术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记者:从参观者或者说买家来看,本届呈现了哪些变化?参观人数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王一涵:艺术品收藏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而这使得艺术收藏的主体相对稳定,今年博览会中那些真正的收藏家仍然继续来参观并收藏作品,相对来说纯粹以艺术品为投资手段的人少了一些,同时,又很多新的客人进场,这些人在两三年后会是很重要的购买群体。从预展当天的参观人数来看,是多过去年人数的。
记者:从本届CIGE的举办来看,年轻艺术家和新鲜面孔以及艺术样式多元化似乎是所有参展画廊的一种共同趋势。
王一涵:对于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是近年来当代艺术市场的热点之一,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更有潜力与活力,能更为敏锐的把握时代的精神和表达自身的艺术追求,从投资角度而言,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相对比较低,升值空间大,对于收藏者特别是刚刚涉及当代艺术投资的新藏家而言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国际策展人策略是否为CIGE 2009带来了影响力呢?
王一涵:在CIGE 2009中,我们加大了对于学术的关注,今年我们邀请了来自众多国际一流艺术机构的策展人与负责人来与我们共同探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问题与前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好的市场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作为后盾,我们会继续对于学术基础与当代艺术本体价值的探索。
记者:有人拿CIGE与香港艺术博览会相比,认为两者还有一定差距,你怎样看待这种声音?
王一涵:香港有它的地缘优势,所以在吸引欧美大画廊参展方面的确要比内地的博览会更容易,这是客观事实。但很多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去判断孰优孰劣,需要一些时间。
记者:CIGE从亲身感受出发,如何看待这样当前形势下的艺术市场呢?
王一涵: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繁荣期后进行调整是十分正常的,从今年CIGE 的情况来看,好的画廊与优秀的艺术作品并未受到经济环境的绝对影响,依然可以得到藏家的青睐,这充分说明决定艺术市场行情的关键还是艺术创作自身的价值,这是其他条件无法取代的。我相信中国未来的艺术市场会在调整后更为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