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炉战争》
——美的对撼格兰仕
张 翼 著
中信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郑作时
微波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非有不可的。有它不多,但很方便,无它不少——完全可以被替代。所以德叔——格兰仕的创始人梁庆德在国外看到它的时候它值3000元人民币,因为这是一种升级版的家庭用品。但两个珠三角家电的大企业——格兰仕和美的却为它而展开了一场殊死格杀,格兰仕是为开辟国内市场,而美的是为丰富其产品线,两强相遇,以价格为先导,杀得天昏地暗,杀得我也受益——我们家的微波炉就是格兰仕的,实在太便宜了。
这是两个典型的中国工业企业,它们都走过完整的第一代企业道路,那就是引进—代工—消化—自主开发—替代—主导全球市场,只不过格兰仕的主打产品就是微波炉,而美的主打产品原先是风扇。但就家电而言,整个产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自身差异性本来很小,所以空间并不大,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瞬间实现了普及。其间广东的家电企业得益于外来劳动力集中的优势,提前实现了规模化,造就了一批大企业。而在产业空间狭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出演了一场在微波炉上的闹剧。
之所以说是闹剧,是因为美的、格兰仕动用了如此之多的社会资源,上演了口水战、概念战、价格战甚至是差一点出现的收购战。而总目标却只有一个: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固然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社会福利,但却实在是动用了太多的成本,而且对企业亦无多少好处。只是给后人留下了个极好的商业案例,标识是:此路不通。
但这是涉及此案的两个企业的错吗?珠三角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表明着整个中国需要工业化,闲散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跟在国外科技后面的亦步亦趋,表明着国内教育体制的落后无法提供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这两个制约条件下,简单竞争就是企业本能所要采取的手段,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能立足。
宏观上,格兰仕与美的的竞争无大错。因为价格竞争带来的企业内部变革,会加强其组织和人员的竞争力。但在微观上,这样的竞争太不划算,多少有点斗气的成份在。企业不能惧怕竞争,但却不是为竞争而存在,动用社会资源而不产生财富,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是一种错误:这表明企业在战略上出了问题。
而中国第一代企业的通病是:企业出了问题,一线员工和干部永远是重组和裁员的受害者。在劳资关系上,资方过于强大和体能、知识与智慧的过于充足供应,才是中国企业的致命问题。这种供求关系的不顺,将会使得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二线位置——企业的领导者与资本的控制者位置重合,使得刑不上大夫的中国古代陋习在企业中再现,而这又使不成功的教育体系弊病在企业内发酵,因为无稳定的工作,员工的回报就是无恒心,企业的产业升级则无基础。
在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之后,中国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相当一部分属于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转移到了资本和经营者手里。善用者引导企业创造财富,滥用者动用社会资源产生恶性竞争而最终自身亏损。而社会能否及时发现这其中的差别,避免进一步地浪费资源,则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须具备的监督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微波炉战争》或许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