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在经历了年初以来“大阳春”以来,不知不觉已累积了巨大涨幅:如果从最低的1664点算起,上证指数已经涨了50%,中小企业指数更是几乎翻番。上证指数走到2500点附近的位置,市场分歧明显,指数也更加犹豫起来:上周市场结束了5连阳,以下跌55点报收。
实际上,市场虽然涨了不少,但看好后市的投资者似乎越来越多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对宏观经济的担心逐渐减弱,恐慌情绪没有了。这当然是个好现象,毕竟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看好是个共识。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的逐渐推进,贷款量巨幅增加,中国经济成为荒漠中的绿洲,A股市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反映。
问题在于,宏观面的好转是否已经有了提前反映?截至4月21日,1226个公司刊登了2008年年报,按照年报的数据,市场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已经达到24倍;如果剔除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和华夏银行,这个数字则上涨到了34倍;中小企业板的PE值达到了36倍。考虑到2009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可能性偏大,30多倍的PE是否已经将宏观转好的预期实现了?
估值高仅仅是一个方面,市场的整个投资氛围有点浮躁,ST股都成了明星。个股只要有点新能源概念就要大涨,技术壁垒、行业周期、财务分析这样的传统的价值投资模式好像现在很过时。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其实似曾相识,2000年的网络股行情让我们记忆犹新。
当然,新能源的投资确实有着深刻背景(网络股当年又何尝不是呢?),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确实在大力扶持,因此,不排除近期市场还会有一次对这个板块的大规模炒作,但投资者也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投资或许有过于超前的因素。
从长期看,我们是乐观主义者,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抱有极大的信心。考虑到目前蓝筹股估值不高的事实,中长期市场继续走高是可以预期的。但流动性行情也可能会有喘息的时候,消化一下获利盘,行情再整固整固,有利于今后的长期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