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0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0版:基金·专访
    债市吸引力逐渐归来
    知行合一才能取得稳定收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吸引力逐渐归来
    2009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文清
      漫画 唐志顺
    ——访建信收益增强债券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钟敬棣

      纯债市场仍然存在利好因素

      记者:目前宏观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您认为这一状况能否得以持续?政府为刺激经济而实施的持续大幅降息政策是否还会继续,或者说降息空间是否仍然存在?这对债市的后市表现将会有何影响?

      钟敬棣:最近国际经济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如美国房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好转、金融机构次贷资产的记账和处置取得进展、部分银行一季度可能会赢利等。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销售数据、PMI数据、信贷数据等持续超过预期。这些现象令人鼓舞,短期而言,我们认为经济回暖的概率在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认为央行降息空间已经不大。

      但这次经济恢复过程需要的时间会较长,国际经济需要建立新的均衡,这种均衡建立在全球去杠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新的经济驱动器,新的均衡格局下经济增长率会比以前有所下降,低增长、低利率的局面将会维持一段时间。

      我们认为,年初债市市场的大幅调整源于经济转好的预期、对未来降息空间的担忧,以及2008年债市的大幅上涨等因素。经过了本次阶段性调整之后,中长期债券回调幅度较大,收益率曲线陡峭上移,目前债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归来。

      记者:目前信贷快速增长,股市也出现了阶段性反弹,这会否对债市的资金面造成冲击?

      钟敬棣:2009年的债市资金面整体仍然充裕,即便今年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也不会改变这一局面。因为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投资的主要机构,在银行超储率仍处在高位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的情况下,银行资金面将继续保持宽裕局面。所以信贷增长和股市阶段反弹等因素不会改变债市资金充裕的局面。

      

      信用债值得重点投资

      记者:据我们了解,建信收益增强基金将以较大比例的债券资产投资于信用债,这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

      钟敬棣:建信收益增强投资于信用债的比例,包括公司债、金融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等,将不低于债券资产的30%。我们认为,利用建信基金公司的投研力量,用较大比例债券资产投资于信用债,基金有望取得一定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我们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利差整体将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投资于信用债的收益将好于国债。

      记者:您认为还有哪些债券品种具有投资机会?

      钟敬棣:伴随宏观经济的复苏,可转债方面存在着良好的投资机会。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目前中国经济已经遏制了快速下滑的趋势,正在步入复苏通道。伴随经济的复苏,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将逐步增强,可转债所具有的股性价值将逐步得到提升。目前,转债市场正处在探底回升阶段。截至3月27日,2009年以来天相转债指数涨幅达到20%。

      记者:我们看到,建信收益增强这只产品可以将20%以内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品种。那么您认为目前股票市场是否能给这只基金带来投资机会呢?

      钟敬棣:2008年年底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放松信贷、2000亿地方债等举措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政策面利好频出和流动性紧张局面逐渐改善的情况下,A股市场逐渐企稳,市场交易也趋于活跃,一季度市场成交量放大,A股新增开户数显著增多。我们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逐渐企稳,建信收益增强基金有望把握住股票市场的一些投资机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收益。

      4月21日,建信收益增强债券型基金正式开始募集,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钟敬棣。钟敬棣认为,年初债市的大幅调整源于经济转好的预期、对未来降息空间的担忧,以及2008年债市的大幅上涨等因素,经过了本次阶段性调整之后,中长期债券回调幅度较大,收益率曲线陡峭上移,目前债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归来。

      ⊙本报记者 王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