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中国不可缺席金融危机后的产业革命
    假冒商品重创意大利
    各界对物流认识还不很到位
    国际货币体系将持续“亚健康”
    更为确定的物价稳定信号尚未出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不可缺席金融危机后的产业革命
    2009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美国正在酝酿的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有可能使美国再次领导世界产业变革潮流,在全球范围内重绘产业地图,进而确立新的竞争优势。面对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可能的大洗牌,中国绝不应局限于使经济走出目前困难的策略性选择,必须以前瞻性的技术投入把握金融危机后的世界产业走向,决策层亟须尽快拿出实质性措施。

      章玉贵

      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的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

      70余年前的那场大萧条尽管使美国经济倒退了30年,但依靠汽车、石化、通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美国经济仅用了8年的时间即得到恢复,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一跃成为世界首席经济强国;30余年前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以钢铁、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已有丰富应对危机经验的美国大力发展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一批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美国顺势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差不多与此同时,欧洲在计算机、机器人、通信网、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先后取得了一大批超前技术成果,为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危机大概也不会例外。目前,全球产业经过本次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冲击,正处于调整与恢复时期。但是产业调整与发展步伐却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止步。美欧和日本等国政府及其处于顶层的一些企业正在酝酿一场产业革命,力图造就一个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

      根据奥巴马新政的改革逻辑,美国在对金融业止血并稳定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之后,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形成较长产业链并能提供巨大就业空间的超级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历史上,汽车和信息技术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现在,美国准备让新能源产业登场了。因为新能源战略基本符合产业革命所需具备的三个特征,特别是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汽车和建筑等传统产业链的渗透和延伸,将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支撑美国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的产业群。于是奥巴马上任伊始,即在新一轮财政支出中划出400多亿美元用于能源的开发,以期获得新能源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一旦该技术成熟,美国将结合其依然强大的金融服务优势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自新经济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重新切割全球产业版图,在将美国从目前的经济与环境困局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再次占据世界经济的制高点。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和企业还瞄准可能左右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些潜在战略性产业抓紧技术投入。例如,奥巴马政府仅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另一方面,以微软、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顶尖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普遍增加研发投入,微软去年第四季度研发投资增长了21%;英特尔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尽管下滑了90%,但今年其研发预算高达54亿美元;无疑,他们是在为未来的成功“播下种子”。

      面对美国正在掀起这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中国必须从关乎国家产业安全和争取积极主导未来国际产业分工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目前应对危机的策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应当说,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中央强调通过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努力在危机过后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但从业已实施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来看,决策层面对经济可能持续下行的风险,短期内看重的还是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抬作用。尤其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更是把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走出目前困难局面的策略性选择上。这不能不让人担心。笔者非常明白,经济每下滑一个百分点对就业以及社会稳定意味着什么,但在全球产业可能面临大洗牌、发达国家正在借此机会重塑经济竞争优势的紧要关头,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如何使经济走出低谷的策略性选择,而忽视了对可能影响中国未来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投入,即便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浪潮中第一个上岸,又有多少战略价值呢?

      当然,笔者注意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等相关官员曾呼吁,中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发展。而有关应该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一个重要战略位置的议论也不曾中断过。而且从操纵层面来看,中国在这方面也是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例如科技部已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已经有了部署并加大了投入力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研究,有些在国际上也是居于领先地位。但从促进经济战略转型的高度来看,国家对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投入显然不够。笔者呼吁,决策层在保增长、促发展的同时,亟须高度重视这类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尽快拿出实质性的措施。

      中国切不可缺席这场可能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产业革命。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