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特别报道
  • B3:特别报道
  • B4:上市公司
  • B5:公司调查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公司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2009 4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有形手“大赦”流动性 新时代亟需新思维
    调整或一步到位
    向下寻求支撑
    思考不忘全流通背景
    犹豫中寻找向上突破机会
    cnstock
    “抗猪流感”概念虚中有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形手“大赦”流动性 新时代亟需新思维
    2009年04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国旺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毁灭价值,世界经济因此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即世界经济告别单纯由企业创造价值的迷信而进入国家创造价值的新时代。新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国家信用的虚拟注入和国家信用担保下的资金注入,从而导致市场预期的变化,即实现估值心理与估值标准的变化。按照新的政策价值论,如果将A股放在历史比较与国际比较的环境中分析,即使A股从谷底反弹近60%,但其估值仍然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国旺

      

      市场缘何在低位产生“恐高症”

      如果运用传统的经济学估值方法,通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A股目前已经进入吸引力不大的区域。传统经济学判断一个市场的行情的趋势,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需求一定条件下,从供给的角度分析总体股价与总体业绩增长的关系,即所谓估值的高低;二是从流动性的因素考察,即从需求力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供给条件下,资金供给总量对需求力量的变化进而对估值的影响。

      鉴于反金融危机的背景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大规模IPO可能性不大。股票供给主要压力来自于解禁股。占解禁股66%左右市值约5万亿的国有大盘上市公司由于国有控股的需要,其解禁止压力主要表现为市场心理的作用,不会出现真正的压力。据统计,另外约有1.3万亿新增解禁股可能真正进入市场,占居民储蓄余额21%左右,对市场的压力不是很大。

      如果我们不考察新增加的供给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决定市场未来的内在动力是A股当前的估值水平。从A股估值历史看,其最高估值在网络泡沫破裂前的2000年底,PE值当时高达近63倍;最低时为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年底只有13倍左右。在反危机的系列动作后,A股行情经过反弹,估值水平有所回升。目前A股PE处于22倍左右,与美股的15倍左右的市盈率相比,似乎有些高。但是如果考察其PB的估值,我们发现,美国市场的PB为3.5左右,中国PB的2.7左右,金融危机后美国公司的净资产估值相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估值仍然偏高。同时,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PB,目前估值还是处于历史低位。

      因此,我们仅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虽然中国股市处于历史低位,但从估值低位仍然有更低位的历史发展看,22倍左右的市盈率下,A股的吸引力可能不大,更何况在目前经济发展即未来业绩还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作用下。

      

      流动性的不断注入提高整体市场估值

      政策价值论认为,正是由于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中国政府就得给出明确的新的政策导向。最近关于世界经济还没有到底的评论和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说法,实际上发出了随时准备继续向市场注入资金的明确信号。基于过去信贷资金增长过快,央行就会紧缩的政策惯性和思维惯性,投资者未必认真看待有关政策的稳定的信号。因此,投资者对于政策的“误判”将不可避免。误判加上市场本身对于前期上升能量的释放要求,行情的震荡将成为投资者“理性”判断的依据。

      但是,国际间政策联合创新,将会创造出制度经济学还未涉及国际间的“价值创造”。美国带头进行的实际上无限制的向市场注资行为,必然导致国际间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考虑到美国在反危机过程中的并不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鉴于国家外汇资产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双重考虑,必然采用对应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任何忽视央行对市场注资决心和以传统经济理论和传统经验来判断市场流动性的“理性”模型,都可能对市场做出“误判”,即在世界金融危机消除前,以熊市思维做出投资决策。

      一季度GDP6.1%的增长速度和对世界经济调整还没有到底的判断,实际上向市场表明,中国为了反危机,采用新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资也将是史无前例的“宽松”。如果考虑到经济危机结束前,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吸纳作用,即在流动性还没有显示乘数效应前,央行的宽松政策稳定性仍然可以预期的。流动性的不断注入,实际上提高了整体市场的估值。

      

      企业创造价值时代将会重新来临

      新时代并不是所有人的思维都能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经济学理论造就的人心的心理依赖和投资思维的路径依赖外,群体的“长线记忆”对投资者的周期性行为的“回忆”作用也将会对群体行为造成不可低估的作用,出现“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现象,即历史性底部行情反弹61%左右,往往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宽幅震荡现象。上证A股行情曾经从998点上升到1.618倍附近时出现了长达四个月的震荡,然后才摆脱徘徊不前现象。当然,“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今的历史低点却是上次底部上行后的徘徊点即1664点,但现在1664点的1.618倍数附近遇到特别强烈的阻力,这会否又是一次历史性的大徘徊?

      根据新时代下“政策价值论”的观点,投资者有理由相信:行情虽然曲折,但未来还是可期待的。更何况政策性的向市场注入资金的行为刚刚开始,这些钱迟早要寻找其表现的机会。一旦实体经济的单向吸纳行为结束,货币乘数效应必然导致全球估值的大提高。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有理由相信:企业创造价值时代将会重新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