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数据库
  • A10:数据库
  • A11:数据库
  • A12:数据库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上海“双中心”建设需要全新制度环境
    金字塔向中国游客招手
    如果非要给泡沫下个定量指标……
    美国经济复苏取决于商业模式变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果非要给泡沫下个定量指标……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熊锦秋
      熊锦秋

      经济学至今对股市泡沫还缺乏公认的度量模型和数量化指标,人们对泡沫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具体来说,经济学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内在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但要判断股价是否存在泡沫,首先要度量股票的实际价值或内在价值,而这却并非易事。

      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问题是预期现金流也即股票在未来时期的股利却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汇率变化、物价水平变化;企业收益状况、新项目启动、分配方案、并购重组等等。如果因为股票内在价值难以确定,便认为无从推断股价泡沫是否存在,这似乎有失偏颇。因为虽然要精确计算股票内在价值不容易,但对其大概估值还能办到,人们对股价是否存在泡沫还是有起码的感知能力的。

      先举个股泡沫例子。当初德隆系的三驾马车包括湘火炬、合金股份、新疆屯河,德隆系通过分仓等手法控制了这三家公司80%以上的流通筹码,由于当时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因此所谓的市场价格基本就由德隆系操纵确定。德隆系控盘个股畸高价位严重偏离公司基本面,以合金投资为例,200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其每股净资产为1.37元,而2004年初其每股价位达到29元左右,市净率超过21倍。但这些个股价格的上涨只不过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德隆系通过控制其他一些上市公司、商业证券、信托、金融租赁,从这些机构获得银行贷款或者客户理财资金后,再挪作操盘资金,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德隆系控盘个股价格崩溃,造成了案发后尚有68亿余元客户资金无法兑付的后果。谁能说今天就不会有类似德隆系操控股价那样的泡沫存在呢?

      再举个市场泡沫的例子。商业银行平均利率反映了一种无风险的社会平均收益率水平,其倒数反映了一种社会平均投资回报年限。股市市盈率数值的高低虽不能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的依据,但把股市市盈率与商业银行平均利率的倒数相比较,却可以近似判断股市泡沫的严重程度。在2007年9、10月的沪深股市高潮期,两市A股市盈率均超过60多倍,而在此之前央行已经连续加息5次,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87%,扣除5%的利息所得税,居民储蓄实际收益率为3.677%,银行存款的投资价值对应为股市27.2倍的市盈率,这说明当时的股市确实产生了大量泡沫。

      对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由来已久,股市犹如一条川流不息奔向未来的河流,在某些阶段浪花飞溅激起层层泡沫肯定是种客观存在,如果仅仅由于没有测量标准或不能亲眼看到泡沫就否定其客观存在,这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有人虽然承认股市泡沫客观存在,但对过度泡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抱着泡沫有益的观点。这些人认为,依靠公司目前收益计算出来的静态市盈率,难以作为判断股价是否存在泡沫的依据,因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公司将来发展快了市盈率就会很快降下来,现在股价高也难以断定就一定存在泡沫。笔者认为,拿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性来否认泡沫存在的客观性,同样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按照唯物主义对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认识,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而且可能性还分为有利和不利两种;非现实的可能性也与现实的可能性有区别,非现实的可能性在目前还缺乏转化为现实的条件。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GDP每年也最多增长百分之十几,如果不切实际为投资者描绘公司急速发展蓝图,等于漠视公司未来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或者把公司发展的非现实可能性当作现实可能性,又或者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这些都是极其有害的。

      如果非要给泡沫制订一个定量评价指标,笔者认为,可规定泡沫即指公司未来业绩能够填实目前高位股价的概率很小,是个小概率事件。实践也证明,真正能把泡沫填实的几乎没有,因此有人索性就把股市泡沫定义为“股市暴涨暴跌的过程”。只可叹过度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中小投资者等市场弱势群体,岂可等闲视之?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人员,现居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