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及国内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影响的背景下,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活力源泉,并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中国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之重要基石的一贯关注和思考。
人是生产中最革命的因素。在既定制度下,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是劳动、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制度变迁,则是四要素。技术则主要内涵于劳动者效率的提高和资本投入的增加。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本因其价值提升而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纳入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克服与修正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存在的解释力弱的弊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当然,人力资本必然还包括人的健康素质在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制度变迁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生产要素市场化、商品市场化为导向的土地制度、企业制度、用工制度的变迁,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的变迁等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边际效益递减这一经济学中的铁律,同样适用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也会逐渐递减,除非突破制度变迁中的某一瓶颈,致使制度变迁带来的总收益有大的飞跃。在推动制度变迁的征程中,人力资本如何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表现为公民的知识素养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在遇到暂时困难时的回旋的智慧和涵养,更表现为人力资本是否能承担起作为制度变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的责任。
最近,中国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特别是目前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及美元贬值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需要往更深层次想一想。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国外企业或个人手中的人民币,最终的去向无非是两个,一是购买我国的商品(如果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他们还可以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二是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券。
购买我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是对我国未来经济总体增长潜力的认可。还有,如果国外企业或个人手中有大量的人民币,需要购买我们的商品,我们能满足吗?我们不能总是提供玩具、内衣吧。我们手中必须有性价比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才行,这样人家才会愿意接受人民币。就像大家常说的,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如果我们能生产空客,发挥比较优势,我们可能就不需要再生产衬衫了,环境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劳动者收入也会提升,人民币也会受到更大的欢迎。
因此可以说,决定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甚至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因素会很多,比如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等,但其背后最主要的支撑因素在于强大的人力资本。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指出,中国在短期内仍有低劳工成本的优势,但经济实力能否最终赶上美国,仍需视其能否成为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国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密尔曾深刻地指出:“国家的价值,从长远来看,归根结底还在组成它的全体个人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建设,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总体价值。
而推进人力资本建设,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育,一是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教育,特别是终生教育,是保证人力资本不贬值的重要手段。当前加强教育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投入,短期来看,有利于扩大国内即期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长期来看,可以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体制创新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