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与职工实际感受差距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我国去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相差一倍有余,都引起了公众的质疑。而自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在2000年发表“中国GDP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之后,围绕中国GDP以及经济增长真实性的议论就从没有停止过。
在经济繁荣时期,GDP统计的真实性,主要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关心的事,但在金融危机袭来时,全社会也不得不关心这些专业数字了。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宏观数据,就引起全社会凝神谛听,股市对此尤其敏感。
统计数据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于单个的消费者、厂家以及地方政府来说,他们只熟悉一时一地,必须依赖专门的统计部门提供全局的、整体的经济状况。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会影响每个人,因为人们正是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调整消费和投资行为。
宏观经济统计更大的作用是为政府经济政策提供根据。如果下降的宏观经济已开始反转,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就该立即收缩,国债发行规模应缩减,货币流动性也应收紧,以免不远的日后造成总需求和通货的膨胀。如果人们的平均工资已提高,相应最低工资水平,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数就得跟着调整。所以,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客观,至为重要,不可含糊。
就目前我国GDP统计的现状,要让统计数据真实,至少需要做两点改进:
首先是统计方法。宏观经济统计不可能与真实经济严丝合缝,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科学的方法,以尽量减少误差。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GDP 统计,采用的都是“支出法”,也就是把经济中四个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购买价值加总,GDP是“个人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这个方法涉及的技术难题,比如对中间产品价值的剔除等,都已经克服,是目前最理想的统计方法。
而我国的GDP 统计采用的是“生产法”,也就是把全社会对产值有贡献的生产部门,进行分类,再把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加总。此方法有两个比较苛刻的前提:部门分类要细致、计算单元必须是独立的,我们目前还难以完全做到。
我国现在对生产部门的分类还相当粗略,这就有可能把性质不同因而计算方法有差异的部门混杂在一起,产生统计误差。因为各生产单元之间是相互联结的,此单元的产出,就是彼单元的收入。如果生产单元边界不清晰,就会造成重复计算。前几年GDP统计出现的一个尴尬现象,各个省区的GDP之和显著高于全国的GDP数据,就是这个原因。这个缺陷,至今没有很好解决。所以,去年有部分人大代表主张取消分省的GDP统计,地方政府不再公布GDP数字,是颇有见地的。另外,服务业在GDP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服务业产值如何计算,中间投入如何去除,是相当复杂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说实话,直到今天,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还十分生疏,常常被忽视。
其次是统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统计部门只应对经济数据的真实负责,而没有义务完成上级或者同级行政机关的经济增长任务。中国有10万统计人员,规模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所有的统计数据,如果没有各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同意,是不能上报上级统计部门的。所以,地方政府不干预统计工作,对确保统计基础数据准确至关重要。
批评“唯GDP论”,主张不应把经济增长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指标,很有见地,但在当下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GDP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多年探索才归纳出来的,至少在目前仍是最好的度量经济实力的科学指标,而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依然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舍了GDP,拿什么考核地方政府的工作绩效?所以,只要地方政府还能干预统计部门的工作,国人抱怨多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指标层层加码”、“按规定报数”、“按计划报数”仍将不断上演,
连国家统计局的有关人士都坦诚,由于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够,统计部门有时都不得不被动参与统计数字造假,时间久了,甚至领会上级意图,主动给统计数字掺水。每年全国都要查处几十万起统计数字造假事件。
不过有个好消息,5月1日起,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正式实施。这个规定明确,如果政府官员强令、授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将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者,将给予开除处分。以往对于统计数字造假也不是没有处分的规定,不过因为法不责众,见惯不怪,都太温柔了些。希望这个新规定能对积重难返的统计造假现象起到急刹车的作用。
有了更科学的方法,加上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中国的统计数字才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也才会更加取信于民。(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