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5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机构持股过半
    能说明市场成熟吗?
    当前货币政策着力点:防通缩也防通胀
    注意通货紧缩也是货币现象
    奥巴马这步险棋胜算概率太小
    两大前提让统计数字更能取信于民
    如此肥水不能外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奥巴马这步险棋胜算概率太小
    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就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言美国经济将于今年年底触底回升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却在5月5日提出取缔针对卡特彼勒和宝洁等技术型公司的三项离岸避税法,此举可能打击美国跨国公司信心。

      所谓离岸避税技术,主要是指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在海外的子公司,将海外市场盈利重新投入到海外业务扩张中,避免将利润汇回美国再通过母公司财务预算回拨海外子公司,这一会计过程中需向美国政府缴纳税收。以往美国政府推行此项税收减免政策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跨国公司避税方法很多,单纯限制公司利润汇回实际操作效率极低。由于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天堂的存在,如果美国政府强制征税,只会迫使跨国公司通过设立避税地公司转移盈利财务,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天堂往往均为具备独立主权国家,美国亦无法有效干预他国税收政策。出于现实考虑,不如直接放弃此项税收政策。

      二,依跨国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利润模式,生产销售完全在海外实现,与美国政府在美国提供的企业环境基本无关,或者关联度很低。如果对其盈利征税,不仅与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所在地国家已经缴纳的税收相重叠,即存在二次征税嫌疑;同时因海外子公司业务与美国政府管理服务脱钩,美国政府对其征税很难说有任何理论基础。

      奥巴马政府此时提出要拿这项传统避税政策开刀,首先与其国内经济复苏计划密切相关。就业政策历来是白宫首要关注的问题,而创下近段历史新高8%以上失业率无疑是奥巴马政府的一块心病。为此,奥巴马甚至一度不惜提出得罪所有贸易伙伴的“只买美国货”政策。而对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利润汇回重新征税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敦促这些公司在国内扩大产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IMF最近估算:未来5年,稳定金融体系的努力可能最终耗费美国纳税人约13.3%的年度产出,即1.9万亿美元。虽然华盛顿官方否认了这一数据,但是IMF经济学家从直接支持(包括注资和资产购买)、银行融资担保以及非标准央行贷款三方面,对美国未来5年复苏成本的研究还是具有相当可信度的。奥巴马取缔此项避税技术,能够直接带来19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但是,奥巴马这项政策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其直接间接的经济效应目前尚无法预料,而跨国公司可能重启避税天堂注册机制,从而使美国政府的实际增税计划收效甚微。此外,通过双重征税逼迫跨国公司留守国内,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此前克莱斯勒与通用的案例早已表明,美国国内高居不下的劳动力成本是拖垮美国跨国巨头的最重要因素。而一旦放弃在海外市场投资,则还需面临高额关税的成本上升。

      劳动力与市场双重成本的飙升,将大大限制美国籍跨国公司的发展空间。届时由于美国企业的高成本劣势,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将会迅速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所超越,而美国企业破产压力的增加只会导致更多失业。

      结合奥巴马近期关于降低美国金融业比例,发展包括中低端传统工业在内各种经济类型的言论来看,奥巴马极可能希望美国能够成为摆脱经济全球化束缚的“独立经济王国”。这并不符合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国际专业化分工加剧的基本趋势。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其发展低端传统工业劣势相当明显。如果强制发展,只能造成企业与社会负担加重。

      要想独立于世界经济循环之外也同样没有可能,毕竟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是企业与国家在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的优化结果,一向以自由民主卫道士自居的美国,如果从根本上背离了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那所能得到的结果恐怕不会是它想要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