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9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杨千:碎纸屑“格林斯潘”的现实嘲讽
    在当代艺术界,
    我还是“新”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当代艺术界,我还是“新”人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整理
      杨千,始终坚持行走在突破传统绘画的道路上。他的艺术每次都能让观者感受到强烈视觉冲击力和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别样的表达。

      ⊙本报记者 杨琳整理

      

      我还是“新”人

      问:您在美国呆了多久?

      杨:我在佛罗里达读书呆了3年,后来14年都呆在纽约。

      问:四川美术学院77届油画班里的学生都已经成为当下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如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等。而您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但也是最为不同的,始终在突破传统绘画的道路上坚持着。

      杨: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我也算是个“老人”了,也经历过“伤痕美术”、“乡土艺术”,我的毕业创作就画了几个农村的小孩,也是很乡土的。而且还跟罗中立他们合作《孤儿》参加全国美展。只是在“85新潮”时期,我就去美国了,没有直接介入“85”、 “89”大潮。但我在美国经常和张晓刚、毛旭辉他们通信,并长达10年;还是“新具象艺术群体”在美国的联络人,协助策划过他们在美国的一些展览。虽然当时我不在国内,但在纽约目睹了后现代艺术发展的一段过程,从新表现主义到抽象,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都有,这些经历为我打下了一些基础,整个思路放开了。2002年回国以后,重新进入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到现在,年龄虽然不小了,但也只能算一个新的艺术家。

      问:您的《超常》获得了极大的好评,是什么触动您创作这些作品的呢?

      杨:我觉得艺术家做作品要有感而发。这次危机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对此比较有兴趣,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首先当代艺术有一种批判性,直接介入社会。为什么传统绘画不属于当代艺术?因为它体现一种逃避的心态,隐居山林、自我逃避,没有关注当下的生活。

      

      人总是要突破自己

      问:为何你能拥有如此开阔的思维?

      杨:思维不能老化,不能受市场的影响,实际上现在国外的那些大师,他们做的东西都是非常多元的。从达明·赫斯特到杰夫·昆斯、草间弥生,他们都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思考,从来没有重复的。一旦重复了,他们就会被淘汰了,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因为重复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国内现在很多艺术家都还在重复用着自己的符号,而您从浴室系列、水珠系列,再到现在装置作品,您总是在用不同的形式去尝试和实验自己的观念。

      杨:人总是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其实我这样做有很多的风险,不断地改变风格会影响艺术品的市场。但我不愿意重复,我想不断创新,否则就没有创作的兴趣了。比如活动绘画跟平面绘画就不一样,作为双重绘画,从观念到形式到媒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观念的表达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现在我又在做一些纸屑的绘画,这个材料挺有意思。铜、玻璃钢、丙烯、油画等都是传统媒介,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内容,而用杂志纸屑作为媒介来做作品,它本身就有一种文化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媒介。

      问:在国外呆了17年,在目睹其后现代艺术的发展之后,您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呢?

      杨:我觉得中国现在挺好的,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做不同的作品,有很多好的艺术家,前景很乐观。因为金融危机的波及,艺术市场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是暂时的。现在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也在成长,中国当代艺术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关注度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