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经济杀手的第二次告白
    《“五四”九十周年祭》
    《追寻商业中国》(第一卷)
    “智慧不如趁势”
    罗杰斯:
    可爱而无法复制的水晶球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读《大流感》
    《棉花国之旅》
    《盘口点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读《大流感》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光茫
      ⊙张光茫

      

      近几个星期以来,全世界都把注意的目光,转移到了甲型H1N1流感的身上。世人对它的恐惧,让人想到了以前的SARS,更让人想到了1918年那场史无前列的流感大流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写的就是1918年的流感故事。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的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实际上,这本书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作者是历史学者,更多地希望以史为鉴。他的初衷是想发掘美国政府在1918年是如何应对这场大挑战的。因为那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力的一次大对决。比起真正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似乎更加令人殚精竭力、死伤惨重。最新的权威估计,在1918年至1919年那场横扫世界的流感中,死亡人数为0.5亿至1亿,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而现场更是让人震撼:即使在费城这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牧师们也不得不像中世纪肺鼠疫肆虐时那样,赶着马车在街上吆喝,让那些躲在紧闭的门后、胆战心惊的人们把屋子里的尸体搬出来。

      作者特别提到,1918年的H1N1病毒,因为尚有一个毒性轻微的“远亲”还散布在人间,人类才可能对H1类病毒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此次甲型流感就是H1N1类的病毒,但可以肯定,它已经在这些年中经过了我们所不知晓的变异。按照规律,流感病毒可以潜伏长达100年,直到活着的人中没有接触过它的人,此时它再卷土重来,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这些病毒一旦暴发,所带来的危害不亚于一次大规模的生物袭击。

      人类在与流感斗争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的人性相抗争或妥协。其中,有对科学的执着与偏见,也有对权威的崇拜与质疑。90年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因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弄清楚这个流感病毒究竟是不是人的流感病毒,也许是禽流感的病毒。作者就认为,如果美国现在再次发生这样的大流感,那么社会的紧急防御机制还是有漏洞的,美国公共医疗机构的床位还是不够的,所以,防患于未然的前期工作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我们能从1918年的大流感中吸取到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应当将流感视为一次致命的威胁,必须严密监督,因为越早发现病毒,成功研制和发放疫苗的机会就越大。而无论真相多么残酷,都必须将其公诸于众,减少百姓的恐惧感。

      

      《大流感》

      ——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美)约翰·M·巴里 著

      钟 扬 等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