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经济杀手的第二次告白
    《“五四”九十周年祭》
    《追寻商业中国》(第一卷)
    “智慧不如趁势”
    罗杰斯:
    可爱而无法复制的水晶球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读《大流感》
    《棉花国之旅》
    《盘口点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罗杰斯:可爱而无法复制的水晶球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 西
      《水晶球》

      ——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

      杨 青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阿 西

      

      在当今中国名气最大的外国投资家中,吉姆·罗杰斯无疑是最容易让中国人感觉亲切的,因为他总让我们对沪深股市看高一眼。这个可爱的、潇洒的美国老头说了太多中国市场的好话,看多中国未来10年、20年。尽管2007年、2008年他的短期预言,未必那么令人信服,但未来是好的,这怎么都令中国人兴奋。

      至于罗杰斯水晶球里的这幅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图景,是否可靠?暂时还下不了结论,因为那还远远的在未来。未来的不确定性,至今为止都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难题——无数人皓首穷经、无数人兢兢业业,无数国家民族几千年奋斗的历史,都还没有找到百无一失的工具和理论。

      当然,只要经济保证持续增长、投资未来肯定能得到收益,我们当然希望罗杰斯水晶球里的光明,可以照亮中国人投资中国的前途,但这个水晶球里的美好允诺,毕竟只能参考,不能依赖。

      即便罗杰斯水晶球里的光明来自他40年来在国际金融界、投资界的骄人业绩,来自他总是胜利的逻辑和幸运。最关键的,他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他对中国的预言。而所有这一切,即使我们亦步亦趋,也未必能够复制他的成功。道理很简单,一切都随时间、地点而变,所有成功的投资,几乎都是不可以重复的。

      虽然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论,可以用来反驳这个结论。但以罗杰斯跌宕起伏、多彩多姿的投资经历,以他信奉的投资哲学,以他出发的原点华尔街而论,便使罗杰斯这个他山的石头,没法成为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意义上的石头,也就很难用来攻A股之玉。

      至少在中国,投资要模仿罗杰斯,现在我们还没有机会。他投资别处而获得的历史性的机遇,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真还没有这种气氛,或者说这种气氛还没有形成。这就连罗杰斯自己也是有察觉的。因为尽管他总是不停嚷嚷要投资中国,可是却不见他真出手投资A股。

      毫不夸张地说,和同样在今天的中国名气很大的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相比,罗杰斯的不可重复还要更明显一些。因为与上述三位投资业绩同样辉煌的投资家相比,罗杰斯在这个要求谨慎到严酷的行业里十分可爱。他环游世界,处处要表示自己意见,毫不顾忌会说错了什么。

      你当然可以说他:你错了,你这次看错了,但我们中国没有任何人能像他这样,能自由发表各种投资的奇思妙想。虽然你可以批评说他大嘴巴,但他不隐瞒自己错误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甚至比总是说对还要重要。即使放眼全球投资界的衮衮诸公,也没有几个能够做到。尤其是没有几个历史业绩显赫的人,敢像他这样不在乎市场对投资家言论标准的苛求,不在意怜惜自己投资家预言准确的羽毛。

      严肃到有点慈祥的巴菲特是从来不做预言的,故而世人无法从这位大师那里获知他对下个月怎么看。而出手敏捷,被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称为无与伦比的投机大师索罗斯,其公众形象一直有点阴鸷,他所有的理论和判断也许会更正确,但没有人会觉得他亲切、可爱。他或许是罗杰斯的发现者,但罗杰斯的可爱和他的阴鸷,风格差别之大,真有点像围棋世界里的武宫正树和天杀星加藤正夫那样,无法评价。而彼得·林奇则中规中距,一派职业基金经理人的样子,不知道生活中他到底怎么样?但作为投资界的新闻人物,彼得·林奇可没有那么多的闪光点,不会在大众媒体上那么慷慨陈词。

      罗杰斯向来口无遮拦,从大骂美联储、财政部,到笑话华尔街同行,再到嘲弄随大流的普通投资人,这次,在他人生的第一部传记的序言中,说了一句也许是发自肺腑的话:“我希望通过读本书你能发现投资的方法,我很高兴看完本书后你能依次爱上投资”。

      他也许真是这么认为的,他以为他把他的一切告诉大家,大家也能和一样,在投资成功的幸福中获得甜蜜。在这本他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由“非本土语言的作者”写作的传记里,他的确按照所有投资人——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人,都信奉的原则:“确定性”,来诉说他的一生,说他的生活和他的投资。说他26岁怀揣600美元来到华尔街,一直投资到今年67岁,现在选择把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未来交给中国。

      由一个年轻中国作者来写一位世界级投资大师第一本传记,这样甜蜜自然是我们想要的和期望的,毫无疑问,《水晶球》向我们展示一个更为饱满和全面的罗杰斯的形象。但同样的投资成功或者未来未必降临,虽然他甜蜜之余说的都是真心话。可他不知道,中国的市场离他其实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