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市场。
虽然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仍然让人充满期待:2008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仍高达30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近3000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8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仅在过去的两年中,就相继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尽管如此,相比30万人和约9万亿的市场容量,已有的私人银行的服务渗透力仍显不足。
采访中,我们发现,准确表述私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阶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和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同业相比,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或许一位从业人员的比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具象的概念:
“如果真正的私人银行是一台彩色电视机,那么现在我们的私人银行可能还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尽管色彩不够丰富,却也能给观众提供娱乐的途径。”
可是,要将黑白电视机变成彩色电视机,又要做多少努力呢?
如今所谓的私人银行,还仅仅是个人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的“升级版”。从产品和投资渠道来看,其专有产品太少,大部分产品则与普通理财产品差异不大。个性化、量身订制的产品还是太少。而类似遗产筹划、信托、奢侈品等方面的投资顾问也几乎没有。
除此之外,从投资渠道来看,尽管境外市场已对中国投资者逐步开放,但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离岸投资资金比例却只占到10%左右,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是20%,在欧洲则高达30%。虽说资金“出海”风险不小,外汇管制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流动,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相信在未来,离岸投资也将成为众多私人银行客户的重要需求之一。
因而,当中国的私人银行同业竞争尚处在非常狭窄的产品服务门类之中,没有更多针对客户的量身订制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很难想象未来这台黑白电视机如何变成顶端客户们向往的大彩电。
业内专家建议,如果各家私人银行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实力,对客户进行细分,并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业务和产品,进行一场差异化竞争,相信未来的市场上,私人银行业将可能出现更为精彩、各有所强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