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节
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破产、倒闭、萧条和萎缩等词汇就不断地映入眼帘,直接或间接地让世人领教了大萧条的威力。如今,随着全球央行都在实施“撒钱式”经济刺激,关于全球通胀和资产泡沫将卷土重来的论点再次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如果类似2001年到2008年那轮经济景气周期所造就的资产大泡沫再次出现,并由此直接导致的全球通胀,这个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
若能准确“蒙”准这个时点,无论是对各经济体的宏观政策管理部门,还是市场参与者,都将是保证在下一轮景气周期中争取主动的最根本因素。
实际上,酝酿下一个大泡泡的诸多条件现在已经具备,其中宏观流动性“史上最宽裕”、美元中长期贬值趋势以及金融危机趋稳成为其中最显眼的三大因素。
通常情况下,市场关注的是央行的基准利率和更广义的货币供给数据,而较少有人会下大气力研究各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金融危机以来,除了日本央行几乎没怎么扩张资产负债表(7%的增幅),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倍数都有一倍以上。美联储的扩张速度是最激进的,较一年前增加了134%,截至2009年4月22日,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而且在可预期的一年到两年内,还有可能再扩张一倍,即总资产规模达到约4万亿美元。而等式的另一边则意味着是急剧攀升的高额负债和增幅少得可怜的边际自有资本金。
因此,在美元本位制的前提下,美元的无限超发必然导致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央行亦不得不扩展资产负债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以及澳洲央行已步其后尘,而一直较为保守的日本央行现在也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加入激进的行列。
尽管笔者一直相信实体经济的回暖绝不会是V型,但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基本可以确认。今年年初,坊间一直盛传金融海啸第二波,但是随着美联储的大幅度定量宽松、公私合伙购买“有毒”资产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金融系统的崩溃得以避免,实体经济也部分出现了回暖迹象。一季度的商品市场不少品种纷纷出现30%以上的不菲涨幅,以及美股的触底大幅度反弹,都足以昭示金融体系远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无可救药。只要措施得力,市场复苏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还不是长达十年以上的煎熬。如果“黑天鹅”渐渐消失,未来两三年,我们或许就能再次感受泡沫化生存的那种激情。
还有,虽然美元弱势在金融危机结束前都难以真正确立,但其长期贬值趋势确定无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基本成为共识。
当然,经济复苏的前景扑朔迷离与去杠杆化大潮方兴未艾这两大因素,又使得下一个大泡泡堆积起来亦将无比艰难。
尽管奥巴马和伯南克近期纷纷向市场发出乐观信号,但一季度稍稍出现的光明前景的萌芽存在着迅速夭折的可能。今后几个月内,美国经济“自由落体的感觉”将会告终。纵使导致金融危机继续深度恶化的“黑天鹅”不再出现,对产能过剩的消除和去杠杆化何时终结的忧虑,让人们似乎有充足理由相信世界经济的前景并非如政治家们预言的那般乐观。
全球主要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判断,现在也出现了难得的较为一致的局面,要知道在前几年关于这方面的预测往往都是分歧极大。经合组织在对最近几年的经济展望里,又一次下调了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值,将2009年OECD所有成员国的产出的收缩值调为4.3%,2010年下降0.1%,失业率将升至劳动力人口的9.9%,这三个数字足以让交易员绝不敢以经济复苏为筹码做多资产市场。IMF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经济衰退正在加深,在国际金融体系现有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全球经济不会复苏,日前已经将2009年的经济增速从年初的2.2%拉低为负1.3%。
上一轮巨型泡沫的始作俑者当属杠杆化比例过高无疑,随着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这些当年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角色,如今纷纷降低杠杆比例,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大幅度上扬的微观资金面因素大打折扣。再加上这轮危机导致的大量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思维,或许会让不少银行家和投资家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和胆量,继续和大泡泡共舞,在泡沫中生存。虽然笔者相信,资本永远都是逐利而血腥的,但是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打击,给人的警醒的确也最为深切。
综合比较上述复杂因素的作用,可以认为,只要经济复苏的前景能够得到完全认定,在宏观流动性史上最宽松、美元贬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金融市场重拾大幅度升势并非不着边际的事。尽管去杠杆化让不少金融大鳄的威力大不如从前,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在这个市场中还存在着更为庞大的许多“隐形大机构”。这些机构或许没有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但是其调动资金的能力和操作手法一点也不亚于这些浮在水面上的巨头。只要时机稍微成熟,泡沫化生存时代也就随着这些交易员的大比例“多单”下注而突然来临。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研究部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