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政府开发商你呼我应 新一轮圈地运动火热上演
    公积金亟需立法保护 另作他用需听证
    开发商资金压力犹存 高溢价拿地不会普及
    数据解读房地产
    摩根大通:
    中国楼市已实质性回暖
    投资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府开发商你呼我应 新一轮圈地运动火热上演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和裕
      与楼市成交迅速恢复相比,土地市场也正从冷清转为活跃。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监测报告显示,“五一”后的第一周,2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宗数环比增长73%;推出土地面积环比增长48%;成交土地宗数环比增加13%;成交面积环比增加34%。

      土地交易的回暖是因为买卖双方都表现出积极姿态。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土地的有效成交,开始主动“迎合”开发商;另一方面,受楼市回暖影响,开发商对土地储备的态度也有新变化。

      ⊙本报记者 李和裕

      政府谋激活地市

      地方政府在近期的土地市场回暖中“功不可没”。“土地出让金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在当前亟需投资拉动经济的情况下,土地收入对政府的意义更为重大。目前地方政府采取的各类措施也相当‘应景’。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还是很大,依然希望土地能够卖个好价钱以充实财政。”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回建强认为。

      上海去年11月就在工业用地出让中出现土地挂牌预告,意在地块上市前,提前对开发商的拿地需求进行摸底,避免土地上市后遭遇流拍。近日上海又将这一手法又扩至商办用地,以促进有效成交。今年1月,厦门在出让一幅商务金融用地时采取了挂牌预申请的出让方式。而本月5日,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也正式启用土地预出让制。此外,北京还适当延长了部分地块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期限。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土地预出让的范围和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加;而采取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等“妥协”措施,也是政府激活低迷土地市场的一个策略。

      

      开发商攒钱抄底

      地方政府努力地在“抛绣球”,对土地有客观需要的开发商们的热情也逐渐被唤起。虽然去年楼市低迷,但一些去年行动谨慎的开发商也攒下不少钱,同时在今年销售回款及融资顺利的情况下,开发商抄底拿地的兴致也愈见高涨。具体到开发商,拿不拿地原因并不相同。

      “财大气粗”型。如4月绿地集团以9.5亿元、高出起始价36%的价格拿下松江区辰花路15号B地块,这也是上海今年以来总价最贵的地块。加上今年2月在天津拿下一块1100亩的地块,3月底宣布投资百亿元参与上海嘉定新城1050亩的项目建设和老城改造等,绿地的土地储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前两年绿地在上海的拿地资金约80亿元,销售回款则达100亿元,也暗示其有充分的资金拿地。

      “迫不得已”型。如4月金地以5.6亿元拍得上海青浦一幅住宅用地,总价超出底价82%,该地块也成为2008年以来上海溢价率最高的地块。据了解,前两年金地在上海的销售额有77亿元人民币,却一幅地也没有买过,而且也已没有新的发展项目,所以此次大方出手被业内视作情有可原。此前金地董事长凌克已向媒体表示,虽然截至2008年底的土地储备可保障公司未来3年的开发量,但是要考虑2011和2012年的利润增长及今后的持续发展,2009年必须拿地。据悉,金地今年预计用50亿至100亿元的资金买地,但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而非周期长的大项目。

      “入不敷出”型。如招商地产在07、08年花了18亿元在上海拿地,但这两年的销售回款却只有6亿元。虽然前期花大钱买下的95万平方米的土地使其有了一定的储备,但考虑到其回款资金量偏少,现在想拿地怕是“力不从心”。

      

      新一轮圈地开始

      “在备受政策和资金重压的2008年,土地储备某种意义上成了开发商的沉重负担,叫卖二手地或寻求土地‘合作’的情况增多,退地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如今楼市形势又好转起来,随着商品房存货获得消化,土地储备又一次实现角色转变,从此前的麻烦、负担变为开发商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财富。”回建强表示。

      的确,随着楼市销量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就不奇怪土地市场为什么会突然热起来。以上海为例,今年一季度,上海包括本地、外来及外资的品牌开发商无一家在土地一级市场拿地;但进入4月后,14幅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无一幅流标,并且普遍出现高溢价情况,而5月推出的几十幅土地也都有企业报名参与。

      回建强还指出,在新一轮的圈地活动中,大型开发商表现积极,如近期有金地、绿地、SOHO中国、汤臣等知名企业纷纷出手,或从一级市场竞价,或在二级市场收购,都表现出对后市的乐观态度,积极“抄底”。同时,大开发商的积极行动似乎也凸显了中小开发商的尴尬,“在市场回暖中,明星企业可获得更多机会,往往凭借资金方面的‘底气’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