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切入2500点以上后明显开始转型,金融、地产、钢铁、汽车等符合“复苏”元素的行业已成行情新的四个驱动轮。是补涨?还是新一轮行情的启动已成为市场最新的,也是最大的分歧,有分歧免不了有震荡。
近忧通缩 远忧通胀
4月份的货币数据已经披露,虽然较一季度超额释放有显著下降的近6000亿新增贷款规模早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在数据披露之时仍使行情出现了震荡回落。尽管目前许多投资者通过通缩的现实数据在忧虑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比较艰难,其实,目前CPI、PPI持续出现负增长更大的原因是去年同期是通胀高峰,基数太高所导致的。而环比数据显示,目前实际上已经开始步入温和通胀时期。更主要的是,尽管与实际需求与基本面形势相背离,但去年末以来的货币超额释放,以及全球性的货币数量化扩张促使大宗商品价格与资产价格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近期,原油价格的持续涨升促使成品油价格调升的压力在增大,多个地方的自来水价格调升已在论证之中,电力价格适度上调也在筹谋之中,因此,基础资源品价格的上涨结合流动性的超额释放,潜在的通胀压力远甚于目前数据层面上的通缩。并且,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相拌的必然是“中国经济率先通胀”,这是最近欧元区再次下调利率,而人民币利率“无动于衷”的主要原因。进而表明,在潜在的通胀压力下,无论后期我国经济复苏的程度如何,流动性驱动仍将是较长时间内A股行情的主要特征;供需变化将是影响行情阶段性涨跌的主要因素。
市场存在结构性泡沫
流动性驱动给市场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市场估值中枢的提升,行情涨跌的变化等于业绩的变化乘以估值标准的变化。截至上周末,反应市场整体状况的上证综指的最大涨幅是60%,而去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的贡献度是负增长,这意味着期间行情完全是由流动性催动市场估值的变化而上涨的。近期,行情重心在向蓝筹股转移,这表明即使流动性“很猖狂”,市场可供炒作的题材仍很丰富,但股市的根本机制仍决定着行情不可能长期脱离基本面。估值体系表明,1664点以来的行情中,尽管上证综指的最大涨幅是60%,但全市场的加权市盈率已经从13.50倍提升到了26.5倍,整整翻了一倍;算术平均市盈率已达到41.7倍(相当于2007年4360点的估值水平)。除金融、信息、采掘三个行业外,其他所有行业的估值都已在35倍市盈率以上。在目前经济与公司盈利还只有复苏预期,尚未形成较高增长预期的市场状况下,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显然是明显高估的。更主要的是,市场估值已严重失衡,绝大多数个股在“炒题材”的流动性驱动下估值水平已高于40倍,潜在风险已远大于收益,行情的结构性泡沫已比较明显。这是近阶段市场规模性资金“水往低处流”纷纷向金融、地产、钢铁转移的主要原因,进而意味着行情整体为修正结构性泡沫而出现阶段性震荡的可能性在增大。
淡化价格投机 增强价值防御
行情正在从“题材+流动性”向“复苏+流动性”转型,但在“复苏+流动性”行情模式中,目前经济与公司盈利的进程还明显赶不上行情。再加上流动性驱动行情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大而形成的“慢涨急跌”固有特点,近阶段行情再次发生“流动性震荡”,进而修正市场结构性泡沫的概率已越来越大。促使行情可能再次震荡的因素还有:(1)蓝筹股无论是补涨需求,还是防御性优势都有上涨的理由,但行情的财富效应与市场认同度不够,行情可能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现象;(2)2650-2900点区域是去年6、7月份“强力维稳”但最终失守的区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技术性与心理层面上的阻力;(3)近阶段“缺业绩、有题材”公司大小非减持的压力在普遍增大。(4)宏观政策已经进入观察复苏进程阶段,货币政策已经从“超额释放”转向“保持稳定”时期,政策面、资金面对行情的刺激程度已不如以往;(5)市场普遍预期创业板将于今年8、9月份推出,如此,主板IPO的重启于创业板之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重启于创业板推出并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已是接近于年底了。
行情有震荡修整的需求,但基于以下因素行情整体还不会出现转折:一是政策难收紧,通胀在回归,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还不会改变;二是金融、钢铁相对于全市场明显折价,房地产在显著复苏,在市场结构性修整压力下,三者看似势单力薄,其实占据着市场超过50%的权重,决定着行情有震荡但难以深跌;三是过去半年来A股行情的反弹幅度看似可观,沪深300指数的反弹幅度其实只有香港国企股的67%;“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经济复苏了无踪影”的标准普尔、伦敦富时的反弹幅度已经达到前2年最大下跌幅度的30%,而“经济复苏形势全球最好”的上证综指只收复了前2年下跌幅度的22%。既然欧美市场都已确定了熊市底部,A股行情即使有回调震荡但还不会形成转折。现阶段,在行情结构性修整压力下,“淡化题材投机,增强投资防御”是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