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特别报道
  • A4:货币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观点评论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货币债券
    钱多投资压力大 银行见券就抢
    如何看待
    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
    低利率时期高票息债投资价值凸现
    09黑滇浙三省政府债
    15日深交所上市
    三公司将发短融券
    风险偏好升温助推非美货币上扬
    20日发行3年期国债
    今日发行800亿央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低利率时期高票息债投资价值凸现
    2009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农行 马永波
      张大伟 制图
      ⊙农行 马永波

      

      国内外经济已现反弹迹象,但彻底走出危机至少仍需1-2年

      近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了反弹迹象,但是距离彻底走出本轮金融危机仍需2-3年的时间。采用美国会议委员会(The Conference Board)的先行指标体系,比较其在当前与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的表现后发现,美国经济最早可能在三季度触底。由于一般滞后于美国经济1年左右,今年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仍将面临整体下滑的局面,其底部可能要到明年三季度才出现。

      国内经济走势明显优于发达经济体,但是就此判断今年国内经济彻底走出本轮危机仍为时尚早,2010年是否二次探底仍然值得关注。首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政府投资能否有效拉动后续民间投资的增长?非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或行业的投资如何补充?其次,投资拉动的GDP增速好转并不能掩盖企业盈利下滑、员工收入水平下降乃至失业率上升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依旧很强烈,实际消费增速与GDP增速大幅背离的情况难以维持;最后,出口价格指数逐步回落表明我国的外贸条件仍在不断恶化过程中,在全球经济明显企稳之前国内出口增速难有明显反弹,而由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上马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国内对矿产资源的进口额环比增加,贸易顺差缩窄的压力将逐步显现。

      

      通胀风险无须过分担忧,2-3年内或仍处于低利率时期

      通胀风险已经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但是2-3年内或难显现。一方面,从实体经济角度而言,全球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产能过剩也仍然是国内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内粗放型的投资扩张已经得到明显地抑制;另一方面,目前尚无国内外证据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通胀,只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适当而且退出机制合理,泛滥的流动性首先而且可以通过数量化的手段回笼。

      保增长压倒防通胀仍然是未来2-3年国内外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不仅进入了零利率区间,而且纷纷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解决目前的信贷紧缩问题,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伯南克5月5日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表示,通胀不是重大风险。对于国内而言,在前期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以及大幅降息和降准备金率的基础上,目前已经进入货币政策的观察期,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息的可能性在不断下降,然而距离升息仍然为时甚远,未来2-3年内均处于低利率时期。不论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还是从未来的通胀风险来看,短期内升息的条件都不具备;历史经验表明,大幅通胀也未必促进明显升息(如2004年),明显升息一般处于经济周期的中后期,目前距离下一轮经济周期的中后期可能需要再等3-5年。

      

      流动性充裕而贷款增速放缓,高票息品种是机构配置的重要选择

      流动性充裕仍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而贷款增速放缓也将是必然的趋势。贷款增速的放缓必然加大商业银行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压力。

      由于低利率时期仍需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缩短久期并不是当前投资的唯一较优策略,高票息品种仍然是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不论从与存款进行匹配(5年以上存款基准利率为3.6%)还是从与贷款收益率(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7折为4.16%)进行比较来看,收益率若达4%以上则对商业银行具有较强吸引力,而保险类机构由于负债期限匹配的特点,高票息始终是其优先偏好的选择。从历史走势来看,4%以上已经处于较有价值的投资区间。在考虑风险可控、经济资本占用、所得税等因素的基础上,AAA级金融类债券、AAA级央企信用债已经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