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特别报道
  • A4:货币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观点评论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楼市车市回暖带动我国消费增速加快
    4月上海工业生产总值下降5.2%
    广东外贸进出口
    下降势头趋于平稳
    浙江外贸出口
    降幅再度扩大
    4月经济数据传递何种信号
    上行趋势未变 4月工业增加值增长7.3%
    钢铁等行业增速下降
    佐利克:
    中国经济表现或优于预期
    产权交易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4月经济数据传递何种信号
    2009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随着工业和消费数据13日的公布,4月份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全部“出炉”:投资加速,消费良好,出口同比降环比升;工业增速略有回落但高于年末岁初,房地产景气止跌,物价降幅有所加深……

      “4月份的中国经济运行表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中央一揽子计划成效初显。但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要落实好中央各项措施,把好的苗头稳定住。”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强烈冲击中国外向型经济之时,更多依靠内需保持经济发展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从去年11月份开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效应在今年4月份进一步显现。

      1至4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30.5%的投资增幅,不但高于去年末,甚至比平常年份的同期水平都要高,这说明扩大政府投资的效果正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

      消费保持良好态势。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在物价降幅扩大的情况下增速依然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在“家电下乡”等政策推动下,农村消费的增速比城市高出近3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国内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势,说明中国经济的后续能量是非常强的。特别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表现都不错。

      4月份的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基础上继续显现积极变化,但最新出口数据表明,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疲弱的外需仍是制约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最大因素。

      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2.6%,降幅比上月加深5.5个百分点。但据海关总署分析,按工作日平均计算,4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9%,这是继上月后单月出口再次环比增长。

      “出口连续出现环比增长,并不意味着外需萎缩的情况出现逆转,只说明出口降幅在逐月收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解释。

      “中国出口形势关键要看外部市场何时回暖。从目前情况看,估计上半年出口同比降幅会在2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

      外贸出口企业吸纳了中国数千万人就业。“这些企业持续经营困难,不仅影响上下游企业生产与投资,而且由此造成就业人数减少、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对未来消费增长产生制约。”张小济分析。(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