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金融·证券
  • 8:专版
  • 9:焦点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分析员的某种意义
    进退维谷的A股逻辑
    上行乏力 恒指续跌
    反弹行情正走向尾声
    多空对决
    维持强势震荡格局
    守住五日线 还会创新高
    资金流向新变化带来新预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进退维谷的A股逻辑
    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宇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宇

      

      毋庸置疑,短期市场由于累计涨幅较大,且市场获利盘较重,当前市场的供求层面已经出现失衡,而近期大盘的强势震荡正好为市场提供了重归平衡的契机。但本次脉冲式的大调整是否意味着上半年的行情已经结束,这个问题恐怕是最需要解答,也是难回答的。

      

      对价值投资者耐心的考验

      首先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当前A股市场已经缺失具备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物。如何衡量安全边际,其实采用市盈率和市净率就能得出简单实用的结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将上市公司按市净率或市盈率分为10组,从1996年到2005年中市净率最低组的公司未来一年的回报率达39%,而市净率最高组的公司未来一年回报率只有6%;市盈率最低组的公司未来一年回报率达41%,而市盈率最高组的公司未来一年的回报率只有10%。因此,选择市盈率和市净率的公司作为投资标的物,起码收益相对较大。

      但目前的问题是,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来看,当前A股市场低估值的品种已经非常少,而高风险的品种却越来越多。截至5月12日,从相关显示的数据来看,整个A股目前低于10倍市盈率的股票且市净率低于1倍的股票已经找不到了。这意味着目前A股市场的确已经缺乏具备安全边际的股票。当然,从成长型投资角度或者投机的角度,我们或许还可以挖掘一些价值发现和价值培养的品种,但这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更高的价格,要在A股市场获取物美价廉的品种恐怕不容易。对于爱好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人士只能用耐心的等待来捕捉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便宜货机会。

      

      经济基本面与市场心理博弈开始

      从基本面的好转来证明市场上涨是对的,这是宏观分析师们经常采用的逻辑。随着美国股市自2009年3月份见底,全球股市开始回暖,情况已经开始有所转变。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3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0%,英国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连收7连阳,日经指数在上周4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1%,港股恒生指数在5月份短短7个交易日内涨幅接近20%。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造好,让市场参与者信心开始恢复。经过对比可知,全球股市基本自今年3月以来开始见底,唯独中国股市自去年11月份就已见底,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不仅增强了国内民众的信心,且为各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的复苏点了一把火。尽管目前投资者对基本面的预期仍未完全改观和扭转。但我们判断目前市场或有以下两种选择:前一种选择是,在脉冲式调整结束之后,市场选择继续向上攀升,这个时候类似于工业增加值、CPI、PPI、出口增速等实体经济指标可能仍未好转,因此,在市场心理未能找到充足的做多理由之前,上涨行情容易出现中途夭折;后一种选择是,市场可以采取继续等待和调整的姿态,通过充分调整之后,市场抛压将会逐渐减少,等到下半年,尤其是在6月份以后,基本面情况出现好转后再续上攻。当然,这两种选择都是在目前估值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行情展开调整或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预测市场难度加大

      从短期市场的判断逻辑来看,我们依然采取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判断价格的波动,但这样的分析也存在较大的出错概率和误判的可能。由于市场波动的加大以及未来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期也在不断调整,而人们认知和预期的变化即会导致投资行为的转变,而投资者行为的反复无常又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大。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人们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往往会从自身的思维模式出发来判断市场的客观状态,从而得出一个主观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否真的能解读客观实在的市场,恐怕存在较大的偏差。考虑到在沪指2600点位置,估值缺乏边际优势,投资者心理亦愈加脆弱,因此,我们认为沪指2600点以上的行情判断难度加大。一方面,前期盈利颇丰的中小盘股尽管不乏后续概念与题材,但毕竟涨幅过大,缺乏进一步上升的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未来市场的龙头究竟能否成功转移到主流的大盘蓝筹股上,却并不取决于目前蓝筹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更多的是来自市场游资与公募基金之间的博弈。换句话来说,蓝筹股能否上涨取决于大众投资者能否相信蓝筹股较之中小盘股票更有上升的潜力。

      当然,由于新发行基金规模的扩大以及不断的入市,蓝筹股在短期来看仍有不断攀升的可能。因此,我们从市场博弈的角度判断,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沪指上升到3000点也是大概率事件。毕竟像类似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权重股仍在底部匍匐前进,谁将吹响进攻3000点的冲锋号,我们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