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金融·证券
  • 8:专版
  • 9:焦点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角色——写在2009陆家嘴论坛开幕之际
    陆家嘴论坛已成为全球金融界和学术界盛事
    上交所全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精彩观点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给交行带来新机遇
    借上海“两个中心”东风 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角色——写在2009陆家嘴论坛开幕之际
    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此过程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面对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又应该有怎样的改革诉求?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十分重要。

      

      中国将发挥建设性作用但并非救世主

      有关专家认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上,中国将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建设性作用,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认为,在全球如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共度难关方面,中国能起到一个建设性的作用。

      在不久前的伦敦G20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事实上,自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除了及时出台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计划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比如:通过与周边经济体开展货币互换等双边和多边货币合作,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等。

      但是,应对经济危机,中国要找准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既要承担作为经济大国应有的责任义务,又要客观意识到作为新兴国家发展的实际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强自身抵抗危机能力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强劲暖流。

      张胜军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拯救世界的实力。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则指出,中国的问题是金融发展严重不足,金融发展还没有足够深化,金融体系还没有足够的开放。这些现实加在一起,使中国在将来的发展仍然以国内改革为主,而不是去过度追求国际主导权,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仍是重点。

      他认为,无论是从总的经济规模还是人均收入来看,中国都与美国向相差甚远,因此中国要成为世界的“救世主”为时尚早。

      

      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者

      尽管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但随着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中国目前已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中国自身的利益来讲,还是对将来下一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来讲,中国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角色也应该由原来仅仅单纯的游戏规则参与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据介绍,长期以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内部成员国份额和决策权分配的不对称,限制了两个组织作用的发挥。此外,此次危机也暴露出了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贸易体系、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

      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早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全球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共同倡导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均衡的多元化,维护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

      今年3月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撰文指出,扩大IMF的特别提款权功能,将其发展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以降低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这一提议引起世界各方广泛关注。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则再度呼吁发达国家展现政治意愿,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在世界银行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加快世行发言权和代表性改革进程。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一场持久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话语权失衡问题必须解决。但是,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表示,短期内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不会改变。目前真正能够改变美元霸权地位的就是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国现在应该做的是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力争人民币能够成为亚洲区域货币,这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则表示,中国仍应积极参与在全球层面的以IMF为主要平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和G20旨在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努力。

      除在全球层面的活动外,余永定认为,中国还应继续推进区域金融合作,不放弃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和区域货币的尝试。最后,中国还应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区域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三个方面。三方面工作应该协调推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