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大全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1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叶放:与中国园林的不解之缘
    李红军:在自我表达中探索纸媒极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红军:在自我表达中探索纸媒极致
    2009年05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
      偏移的纸片
      李红军 自己

      李红军有着诸多坎坷的经历,却执着于用最简洁、最纯粹的艺术语言呈现繁杂背后的自我。

      李红军,1960年生于陕西千阳,1982年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200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实验艺术专业艺术硕士学位。

      ⊙本报记者 杨琳

      

      坎坷途上的艺术求索

      1982年,22岁的李红军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毕业后顺利进入县文化馆工作。1984年他的一幅年画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5年,单位让他开始从事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版画、国画、油画……什么都得做。然而,父母和妻子却还在农村。1987年,他有幸获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进修的机会,并在第一个单元的课程中就接触到了吕胜中老师的剪纸课。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于剪纸可以说耳濡目染。然而,如此系统地学习这门民间传统艺术还是从这次进修开始。同时,他也慢慢接触到了如今如火如荼的现当代艺术创作,并从此走上了研究和学习如何将传统艺术语言向当代艺术创作转换的艺术求索之路。

      1996年,正值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低潮期,加之家庭与单位的期盼和要求,李红军回到了原单位。1999年他以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的身份调入陕西省艺术馆。直到2006年,他获得机会攻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艺术硕士学位,才再次回到了阔别1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一时间,埋藏10年之久的自由创作之梦再次燃烧了他的激情,并一发不可收拾。

      

      从纸中出走的装置艺术家

      谈到李红军的作品,必然要从“纸”开始。农村逢年过节、结婚、丧葬、庙会、巫术都用剪纸,而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说:“由于剪纸,改变了我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态度,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对民间美术的研究,至今没有间断。从对剪纸、皮影、刺绣等艺术形式的思维方式、语言运用的探究中,我了解了更多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

      李红军表示,在语言形式的探索中,什么形象都不重要,关键是如何用视觉语言去表达我思我想。自1992年起,他就开始创作装置艺术。如《红蜘蛛》系列装置作品中,他运用了土、冰、草、鱼、蜘蛛等材质语言,从西方精神所观照的“物质、生命、财富、理想、现实”等概念出发,来描述他的精神与生活的现实困境。而《道·器》系列则让最低级的生活器物变成了最高级的文化;通过这种框架,一种“器”的外形呈现出一种“道”的力量。

      2006年之后,他的作品开始表达自我,并创作了一系列纸媒装置,如《自己》、《向内》、《偏移的纸片》、《空洞》、《膨胀的纸片》等等。这些作品在不停探索纸媒雕刻与剖切极致的同时,都围绕一个纸质头颅展开。而这个纸质头颅,实际上就是李红军对现实中的自己与虚拟的自己之间的讨论、对比和交流。在这些作品中,他将突破点放在了如何将立体实物从平面剪纸的分层制作中完整地转换出来,并开始尝试用三维扫描、电脑分析、打印出图、激光雕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

      

      他的表达是:有话好好说

      纸媒的简单和纯粹,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内敛而温和。对于李红军来说,纸越单纯其意义也就越丰富。作品《偏移的纸片》从表面上看,是艺术家通过不停隔页错开式的叠加雕刻好的纸片从而形成的两个连体头颅,实际上这是艺术家在表达人自身的价值取向遭遇现实社会后的“偏移”和“扭曲”。

      他说:“艺术家并不是以‘物质’为最终追求目的,而是借用‘物质’的形式去传达物质以外的精神状态。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坚持现在的创作思路,在自己的视野、经验、知识中寻求表达,特别是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关注与精神状态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