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大全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1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当拍卖价格
    不再成为标杆
    用展览回应质疑与批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拍卖价格不再成为标杆
    2009年05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春拍在继续,香港佳士得以及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拍卖行的春季大拍都将在5月的下半月相继举槌。不过,正如已经在上个月落槌的香港苏富比的春拍所呈现的那样,这一季的春拍不会再重演前两年艺术品拍卖天价迭出的火爆景象了,尤其是随着前两年备受追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大腕在拍卖场上的黯然失色,拍卖价格对艺术市场而言已不再成为标杆。

      把拍卖价格当作艺术市场的标杆,曾经是一种国际性的流行观点。记得今年初春采访东京艺术博览会的执行总监辛美沙女士时,她就这样表述这个流行观点:艺术品似乎不再是由其艺术价值决定价格,而是由其价格决定其价值。

      不过,近两年的拍卖市场证明,这只是艺术品价格节节上涨的市场阶段所引发的一个美丽的误会。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是其艺术价值被发现、传播、认可的过程,而其在特定的时间阶段的价位,则是当时的艺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各大拍卖行的大小拍卖会上出现的拍卖价格,有极大的偶然性。尤其是艺术品上涨阶段的拍卖价格,往往连其最基本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功能都会被扭曲。一旦市场进入下跌周期,艺术品价格更会出现暴跌,甚至伴随着休克性的交易量锐减。市场的有效需求似乎瞬间蒸发了。此时,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又从相反的方向被扭曲了。

      更重要的是,当拍卖场上曾经被追捧的当代艺术大腕突然失色之际,艺术市场却仍然十分活跃:伴随着商业性展览的大幅度削减,围绕着以学术性为号召的各种背景的展览,各路人等对艺术家、作品以及艺术事件、艺术观念的各种言说与争论却此起彼伏。其中,既有对既往的回顾、梳理与反思,也有立足于未来的对新人新作新观念的挖掘,还涉及到对基本的价值观念的争论。对许多习惯以拍卖价格当标杆来判断艺术市场的人来说,市场失焦,变得扑朔迷离。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现象。无论是出于收藏的目的还是为了投资,关心艺术市场就必须既关心艺术品拍卖,又关心重要的新展览。比如今年春拍,艺术品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也许更能反映其市场底线;而今年的展览,也许能说明未来市场的走向。当然,要做好这两件事,也要关心有关艺术创作的价值观如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价值的讨论。为此,本期周刊推出有关“给马可波罗的礼物”与“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的专题报道,还有对佳士得专家张丁元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