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莎士比亚的名句。而这句话,恰好可以套在最近的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心里。只不过,烦恼的问题转化成了“看涨还是看跌。”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私募机构整体的观点分化的相当明显。无论是,近年业绩整体优秀的私募,还是业绩落后的私募,或者是看好长期的私募都出现了严重的观点分化。
其中,过往业绩优秀的、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族群,整体的观点没有特别乐观。其观点分歧主要是是否在近期明显下调仓位。换句话说,主要是分为改为防御策略等待调整、观点上不看多但策略上做多的两派。
整体上认为调整者,主要的依据是目前的市场表现和股票估值。一些投资人认为,部分股票泡沫化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而大盘股则连续启动多次都无法完成应有之使命。整个市场的小盘股和大盘股的整体估值差异上升到2.5倍以上等。这些都让部分投资者感到压力。并进而进行一定程度的防御或换股操作。
相比较而言,策略上做多和观点上不看好的投资者的操作方法更为讨巧些。这些投资者多半为由下至上的投资风格。强调不观测市场,通过个股精选回避市场整体风险等观点。
此外,还有机构表示会采取一定的交易策略来控制风险。比如,设定跟随而上的止损点等。持股待涨但随时观测行情变化。这批投资者目前整体业相当主动。
而今年整体业绩中后游的机构的观点分化也很明显。
其中,尤其是部分去年业绩下跌较多的机构,明显的看好市场。他们的依据,或者是认为中国经济领先全球见底后领先全球复苏的可能越来越大。或是认为,今年会是去年整体市道的反弹等,对于基本面和估值的乐观促使了一批阳光私募采取积极操作策略。
同时,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不乐观,进而对市场悲观的私募也依旧存在。其观点核心是,此次经济增长并不会顺畅,中国经济必将二次探底,以及担心流动性逆转可能带来重大的市场风险等等。
而无论他们采取何种策略,业绩心理压力和市场压力则是他们的最重要的干扰项。
另外,一些奉行长期的投资者,也在最近出现较大分歧。不过,他们的分歧重点,似乎更明显的集中在企业盈利的长期表现和合理估值上。这其中,部分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明确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并认为,无论何种情况,中国经济未来大幅向上是大趋势,因此考虑积极把握和持有目前的长期品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