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焦点
  • 8:金融·证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上市公司
  • A6:产业·公司
  • A7:股民学校
  • A8:信息大全
  • A9:专版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各界齐献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越辩越明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详解上海保险业战略定位:两个中心、一个试验区、一个基地
    长盛同庆转托管手续办理指引
    德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正当其时
    专家纵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屠光绍:依靠国家协调机制
    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鲁炜:发布上海价格
    传播中国声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纵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009年05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专家纵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本报记者 唐真龙

      

      全球经济何时触底反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下一步如何推进?金融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在为期两天的“2009陆家嘴论坛”中,这些问题在与会嘉宾的讨论中越来越明晰。

      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看法非常鲜明地分为两派: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持悲观态度。罗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个月全球股市、经济复苏的“嫩芽”不可持续,全球正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衰退中。而斯蒂格利茨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嫩芽”可能在今年夏天就变黄了,全球经济真正复苏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乐观者亦有之。以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苗头已经显现。胡祖六指出,美国经济自由落体式的下降速度在减缓,如果这样可以持续到今年下半年,至少年底美国的经济有可能止跌回升,到2010年将出现温和的复苏。王庆则表示,从全球三大经济体来看,经济可能在四季度会触底,下半年会有复苏,尤其2010年的下半年会有复苏,而且是比较明显的复苏。

      在本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相比上一届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讨论,本届论坛讨论的话题更为具体,而在本届论坛期间有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多项实质性措施亦密集推出。中国保监会在论坛期间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保险领域通过多项措施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实施。此外,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在论坛期间奠基,新华社正式迈出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实质性步伐,打造金融信息航母。

      对于当前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多位与会嘉宾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警示。瑞士银行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提醒中国投资人士,现在全球市场很多产业已经过剩,投资时需谨慎对待。“汽车业过剩25%、钢铁业过剩28%、造船业过剩60%、电力过剩25%、矿业过剩将近30%,其中一些是全球过剩,另一些是中国过剩。”蔡洪平反复强调,目前市场已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出现过剩现象,投资者一定要避免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