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5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一月一项新政 区域经济成为保增长新动力
    明年春色倍还人
    “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开发再掀高潮
    区域振兴助力中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月一项新政 区域经济成为保增长新动力
    2009年05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芳兰 阮奇
      区域经济示意图张大伟 制图

      图中数据为一季度城镇投资同比增长率(取区域所在主要省份数据)

      区域经济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频率出台。今年以来,已有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方案、上海建设“两个中心”、上海市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海西经济区等5项重大区域政策出台,平均1个月出台1项。

      昨日,有报道称长三角区域规划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而与此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重庆“两江新区”、深圳综合改革配套也有望获批。区域经济正以风起云涌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本报记者 吴芳兰 阮奇

      在通过产业振兴经济的途径之外,区域经济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向记者表示,“这或许是在产业振兴之外,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思路。”

      这样的新思路,在近半年来显得尤为明显。区域经济区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而在区域经济风起云涌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形势变化的内在要求。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种发展模式——从单纯依靠外来投资,到三来一补加工为主的出口,再到制造业。但这3种模式在本次金融危机面前,均显得较为苍白,让企业和地方政府难以单独应对。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程度由此应运而生。

      区域经济临危受命,既承担着经济增长由外向到内涵转变的使命,又承担着促使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责任。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是不能把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放在国外的。”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说。

      他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失衡的真正原因在于,外贸依存度太高,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但国际上也没有这样大市场可能容纳中国这样大的生产能力。

      “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思路正在转变。”彭真怀教授说,目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起点上,从外需过渡到外需经济和内需经济相结合,并逐步以内需为主体的经济,而区域经济目前正承担着这个历史使命。

      其实,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就已经发展区域经济,这体现了经济决策者的先见之明。

      摊开一张中国地图,北起东北三省(东北振兴),沿海岸线一路向南,环渤海湾、长三角、海西、珠三角、海南、北部湾等经济圈一圈扣一圈,在我国沿海地区画出了漂亮的一“撇”。

      借着经济调整的时机,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中最具活力的领域。

      在区域振兴的背景下,中部6省、成渝地区正享受着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高度关注,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开工,使这些区域从“经济大后方”一跃成为一季度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经济增幅放缓的东部也没有停顿下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重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世博会、“大浦东”、迪士尼项目都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凤春向记者表示,金融危机过后,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投入的规模和节奏。不管是美国盖特纳的计划,还是我国的4万亿投资,都是一个目的,即通过政府的汲水政策换来微观主体自我生存能力的修复。